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核四齣水口利用海底隧道排溫排水 創全球首例

2004年10月11日 14:29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0月11日消息 據臺媒報道,臺島採取潛盾式設計的核四冷卻水出水口兩座全長一千三百三十米的海底隧道已全部貫通,成為全球海底隧道同時貫穿軟硬地質與剪裂帶首例。核四齣水口是臺第一座採遠洋排放案例,也是全球首座利用海底隧道排溫排水的核電廠。

  核四齣水口原本比照臺電公司現有三座核能電廠採近岸排放設計,直接將進水口抽進的海水,經一號機、二號機熱交換後,排放到廠外沿岸海域。但因附近是貢寮漁民養殖九孔和龍蝦主要海域,又是東北角漁船重要作業區域,原子能委員會進行核四環境影響評估時,即根據環保團體和環評委員意見,要求臺電必須採取潛盾式設計,利用海底遂道延伸到外海排溫排水,降低對附近海域可能造成的生態衝擊。

  負責設計施工的榮民工程公司龍門分處主任廖銘洋指出,核四齣水口是臺灣第一座採用遠洋排放的案例,也是全球首座利用海底隧道排溫排水的核能電廠。這項工程包括陸、海工作,還有全長一三三○米的兩座海底隧道,隧道中心於海平面三十五米以下,潛盾機在隧道前段的八百五十米必須貫穿砂岩、頁巖和卵礫石層等不同堅硬地質,後段則要貫穿砂和沉泥等軟弱地質。

  廖銘洋表示,全球目前已興建完成的海底隧道尚無同時貫穿軟硬地質的案例。更特別的是,潛盾機在貫穿前段堅硬地質過程中,連續碰到四處明顯剪裂帶,泥沙中夾帶的水壓高達每平方釐米三.五公斤。

  廖銘洋表示,目前相關工程大致完成,正在等待核四其他工程完工,準備進行最後的“破鏡”作業,引海水進入隧道。臺電專業總工程師呂學義表示,核四齣水口海底隧道從二零零一年四月開始,工程進展順利,是核四建廠唯一進度沒有落後的工程。(瀟凝)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system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