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駁斥"無效論" 紀念《開羅宣言》發表60週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2003年12月01日 12:24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null

  台灣網12月1日消息 由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所、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共同舉辦的“紀念《開羅宣言》發表60週年”座談會今天在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用無可辯駁的事實和法理駁斥了島內陳水扁、李登輝等“臺獨”分裂勢力無視《開羅宣言》、鼓吹“《開羅宣言》無效論”、“臺獨公投制憲”等分裂國家的言行。
  北京大學國際研究所饒戈平教授在座談會説,開羅宣言不是一般的國家間政策性聲明,而是一份以國際宣言形式錶現出來的國際協議。英國國際法學家H勞特派特對國家間宣言能否構成國際協議有過一個國際法學界普遍接受的權威解釋。他説,凡載有由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代表國家達成的協議、並且訂明有確切的行為準則的國際宣言,被公認為對各國具有法律約束力。而《開羅宣言》恰恰符合這樣的條件。首先,《開羅宣言》是以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的名義共同發表的,表達了三國政府的共同意願;其次,它記載了三國領導人達成的協議;第三,它明確規定了三國對日作戰的行為規則,包括確認臺灣是日本所竊取的中國領土,承諾務使日本在戰後將臺灣歸還中國。《開羅宣言》所具有的這三個條件,不但使它從本質上區別於國家間的一般政策性聲明,成為一項法律文件,而且具備了國際法上條約構成的法律要素,成為三國間的一項有法律拘束力的協議。事實上也很快為當時及後來的國際實踐所確認,具有連續的一貫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指出,1945年7月26日,二戰反法西斯同盟國中美英蘇四國所簽訂的《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鄭重重申,《開羅宣言》的條件必將實施。在1945年10月25日,當時日本的臺灣總督安藤利吉,向中國代表陳儀交出了臺灣與澎湖及其他島嶼,並由陳儀以中國政府臺灣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的身份簽署了受降書,發予安藤利吉,完成了臺灣向中國的移交與光復。這個鐵證的受降書至今仍存在臺北的檔案庫之中。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政府簽訂中日友好和平條約時,在雙方的聯合聲明中,日本亦宣稱,“堅持遵守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之承諾。日本再一次確認了它根據波茨坦公告第八條將臺灣歸還中國的法律義務。由上可見,從國際法的角度,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的領土與主權屬於中國是無可爭辯的事實,這是誰也無法否認與改變得了的。
  中國社科院臺灣史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海鵬強調説,臺灣從來沒有獨立的主權,從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開羅宣言》以及以後一系列文件,不過是肯定這一歷史事實,並沒有增加什麼新的東西。這種肯定首先來自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樣的事實。否定歷史一定會被歷史所否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于沛指出,陳水扁之流無視《開羅宣言》權威性、有效性,倡狂地進行“臺獨”活動,妄圖通過所謂“全民公投,催生新憲”來確定“國家的主權和名號”,這是走向“臺獨”道路上非常危險的一步。奉勸陳水扁,不要一意孤行,錯誤地估計形勢,低估中國人民反對“臺獨”的決心,過高地估計美國的所謂的“支援”。否則,必將被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民所唾棄。
  軍事科學院建設研究部的研究員穆顯奎正告臺灣當局:臺獨就是戰爭,分裂絕沒有和平;不要挑戰中國人民熱愛祖國、維護統一的堅強決心和意志,不要當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同時他希望臺灣民眾認清“臺獨”本質,不要讓自己當家作主的良好願望被“臺獨”勢力所操縱利用;希望國際社會正確處理與臺灣的關係,共同維護《開羅宣言》的法律地位。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system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