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山東濟寧市幹部下鄉入戶踐行群眾路線

2013年12月30日 15:1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幹部全員參與,農戶全面覆蓋——山東濟寧市幹部下鄉入戶踐行群眾路線

    新華網濟南12月30日電(記者徐金鵬、王洪峰、劉寶森)“做夢也想不到,這輩子還能住上新瓦房!這得感謝市委派的聯戶幹部啊!”在自家的新瓦房前,山東省汶上縣寅寺鎮後王莊村婦女張桂芹激動得幾乎要哭出來。

    張桂芹患先天性下肢殘疾,丈夫年老體弱,兒子有先天性脆骨病,家中90多歲的老人常年臥病,除了村裏給的困難戶補助外,家中幾乎沒有其他收入,蓋新房子就是一個不能實現的夢想。今年3月,濟寧國資委下派的聯戶幹部何西明剛來到這個村,看到這種情況後很是揪心。每到打雷下雨,他總要去張桂芹家看看土屋有沒有倒,家裏人是否安全。

    何西明利用市、縣兩級財政對農村危房改造各補助的一萬元,加上濟寧市國資委“慈善一日捐”活動籌得的善款,以及從相關部門爭取到的資金扶持,僅用半個多月時間,就讓張桂芹家圓了她家的“瓦房夢”。

    濟寧市從今年3月推出幹部聯戶制度,7.3萬名機關幹部與181.4萬農戶建立了直接聯繫。幹部個個聯農戶、農民戶戶聯幹部,在幹部和群眾間建立起了更加緊密的聯繫。

    濟寧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何思清介紹,濟寧幹部聯戶制度的最大特點就是幹部全員參與,農戶全面覆蓋,服務群眾即時化、零距離,讓幹部受鍛鍊,讓群眾得實惠。市委規定,市級領導班子成員每人確定10個重點聯繫戶,每年蹲點調研時間不少於7天,住在村裏時間不少於5個晚上;縣(市、區)黨政正職至少10個重點聯繫戶,蹲點時間不少於10天,住村時間不少於7個晚上;市直部門單位領導班子成員至少10個重點聯繫戶,蹲點時間不少於2周,主要負責人住村時間不少於5個晚上。

    在推行聯戶工作中,濟寧市尤其關注困難戶、老黨員戶、無在外工作親屬戶等。泗水縣聖水峪鎮小城子村地處偏僻,經濟發展落後。村民黃士海家等10個農戶是市委書記馬平昌的重點聯繫戶。今年夏天,馬平昌到村裏逐家走訪。黃士海向他反映村裏沒有衛生室,村民看病要走十幾裏山路。馬平昌當場協調衛生部門解決,重新啟用了村裏棄用的衛生室,村民看病難問題很快解決。

    為避免聯戶工作流於形式,成“一陣風”,濟寧專門成立了下派幹部管理工作辦公室,加強日常工作管理,強化監督暗訪檢查;年底對駐村聯戶工作集中考核,將結果作為評先評優、選拔任用幹部的重要依據。

    濟寧市同時強調,幹部下鄉要自覺轉變作風,決不能擾民,入戶期間要自帶被褥、吃住在村,不搞陪同迎接送行,不開小灶,不給基層添麻煩。同時,他們也嚴格要求幹部為民辦實事的時候要開動腦筋、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決不能動用公共資源和自己的崗位便利辦所謂“實事”。

    按照濟寧市的要求,所有聯戶幹部在聯繫群眾過程中,先要做到“三知四清”。即必須知家庭成員、知生活狀況、知生産情況,清楚思想狀況、清楚家庭困難、清楚就業情況、清楚訴求願望,在此基礎上為民辦實事。

    市長梅永紅聯繫的梁山縣韓垓鎮高店村老黨員、特困家庭郝迎啟,兒子患精神病因家貧得不到有效治療。梅永紅將國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特殊病治療可以“免費治療三個月”的政策告訴了郝迎啟,通過國家惠農政策中免費治療使患者病情得到好轉。

    解民憂,更要幫民富。嘉祥縣馬集鎮馬海村有十幾家農戶長期從事畜牧養殖,因缺乏科技知識,效益欠佳。濟寧市畜牧獸醫局聯戶幹部聯繫濟寧市農校在這個村設立長期教學點,為農民提供政策和技術指導,養殖效益低的狀況很快扭轉。村支書馬四虎説:“過去駐村工作組一來村裏,面貌就有所改變,但工作組一走,村裏又回到老樣子。還是現在這個法子長遠!”

    據濟寧市委組織部介紹,今年以來,全市機關幹部共為農村協調資金3157萬元,硬化路面3307公里,新打井783眼,新挖溝渠850公里,組織勞務輸出2.6萬人,為1.4萬戶困難家庭捐款580萬元;協調引進工副業項目945個,新上種植養殖項目1100個。

    馬平昌説:“我們和群眾走多近,群眾就和我們有多親。現在正是發展的關鍵期、改革的攻堅期、矛盾的凸顯期,尤其需要我們真切感受群眾的安危冷暖,真誠回應群眾的各種訴求,真正和群眾打成一片,這樣才能更好地踐行群眾路線。”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泰石正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泰石正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