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解密我國首個月球車:歷經10年研製腹中秘器多

2013年12月13日 20:0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題:走近“玉兔號”——解密我國首個月球車

    新華社記者王敏

    嫦娥三號12月中旬將迎來落月的關鍵一戰,如果順利的話,“玉兔號”將脫離嫦娥的懷抱,進行月球勘測。作為我國首個月球車,“玉兔號”長什麼樣?到月球上怎麼工作?有什麼特性?記者採訪了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專家。

    “玉兔號”:威風、敏捷

    月球車,也稱月面巡視探測器,是一種能夠在月球表面自動移動,完成探測、採樣、運載等任務高度整合的航太器,是在月球上完成零距離科學探測任務的重要平臺。

    在我國神話傳説中,嫦娥懷抱玉兔奔月,玉兔被賦予純潔、善良、敏捷、聰明等多種形象。經過全球徵名後,我國首個月球車 被命名為“玉兔號”。

    據了解,國外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研製月球車,目前只有蘇聯和美國先後研製成功5款月球車,並成功實施了月球車在月球上的探測活動。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專家介紹,經過10年艱苦攻關,我國研製成功首個月球車。“玉兔號”月球車重約140千克,呈長方形盒狀,太陽翼收攏狀態下長1.5米,寬1米,高1.1米,有6個輪子,周身金光閃閃。為了方便在月球上開展科學探測任務,“玉兔號”上配置眾多寶貝,比如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紅外光譜儀……

    專家這樣形容它:肩插“太陽翼”,腳踩“風火輪”,身披“黃金甲”,腹中“秘器”多。

    “玉兔”使命大、本領強

    萬里迢迢,“玉兔”到月球上有一大堆的使命和任務。

    據介紹,“玉兔號”的科學探測任務主要包括: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月表物質成分和資源勘察、月壤物理特性探測等。

    嫦娥三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介紹,“玉兔”要能夠承載探測儀器在月球表面進行多點就位探測;要在月球表面一定區域安全行駛,並順利接近感興趣的探測目標;雖然月球車以地面遙操作控制為主,但必須具備自主實現危險應急和局部避障;還要能夠適應月面環境,安全度過月球黑夜。在經過月球寒冷的環境後,不能“當機”。這是我國第一次在地球以外的天體上進行多點就位探測,“玉兔號”可謂“壓力山大”。

    專家指出,“玉兔號”在地面模擬試驗中,充分展現出卓越的性能,它本領高強,能爬坡,能越障,能耐受300攝氏度溫差,對它在月球上的表現充滿信心。

    “玉兔探月”勞逸結合

    據介紹,我國“玉兔號”月球車原理樣機共有九個分系統,分別為移動分系統、結構與機構分系統、制導導航與控制分系統、綜合電子分系統、電源分系統、熱控分系統、遙操作分系統、測控數傳分系統、有效載荷分系統等。

    “玉兔號”主要工作模式分為三類:行走、探測、通信。採用搖臂懸架構型,輪式行走裝置,獨立驅動;採用立體視覺完成周圍環境識別;根據環境資訊,實現安全路徑規劃;利用機械臂輔助儀器實現就位探測;利用測月雷達探測土壤厚度和分層等資訊。

    據介紹,在月夜到來,月面的光照和溫度環境不能滿足月球車的工作需求時,“玉兔號”會休息,進入休眠模式,只保證和地面必需的遙測聯繫,大部分科學探測儀器關閉,電源和熱控系統負責提供儀器的儲存溫度條件。待下一個月球白天到來,光照和溫度條件達到要求,月面巡視探測器自主喚醒進入新一輪工作。

    據了解,迄今全球共實施129次探月,成功率為51%。人們期待,“玉兔號”親臨月球,講述一個與神話傳説不一樣的傳奇。(完)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泰石正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泰石正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