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積極穩妥推進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各項任務

2013年12月02日 10:4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就司法改革問題答記者問

積極穩妥推進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各項任務

  □ 將完善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窮盡法律程式的依法不再重啟復查

  □ 司法公開進一步深化,依託資訊手段實現檢法法律文書上網

  □ 建立、落實執法司法人員辦案品質終身負責制,健全冤假錯案責任追究機制,防止冤假錯案

  □ 勞教制度廢止程式已經啟動,將按程式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 推進社區矯正立法工作,完善社區矯正配套制度

  黨的十八大對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進一步明確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基本要求,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具有重要意義。最近中央司改辦負責同志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圍繞《決定》關於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就公眾關心的司法改革舉措,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決定》提出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解決,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有何重要意義?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信訪工作作為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聯繫群眾的重要橋梁、傾聽群眾呼聲的重要窗口、體察群眾疾苦的重要途徑。近幾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社會矛盾以案件形式進入訴訟渠道,也出現了訴訟與信訪交織、法內處理與法外解決並存的狀況,導致少數群眾“信訪不信法”甚至“棄法轉訪”、“以訪壓法”等問題比較突出。司法本來是為了實現定分止爭、減少訴累的。但上述問題的存在,勢必導致國家難以形成權威的裁判機制、難以形成公認的判斷是非曲直的標準。這不僅損害司法權威和法律尊嚴,而且影響人民安居樂業和國家長治久安。

  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都應該有相對統一的意志、相對公認的判斷是非曲直的標準。現在,各種社會矛盾,最終還是要在規範的、法律的軌道上解決。這既需要法律精神和法律思維的養成,也需要完善相關制度、機制。涉法涉訴信訪領域,是最便於依法律按程式處理問題的領域。所以,《決定》明確提出,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解決,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這樣做,既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也是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不僅有利於從制度機制上推動政法機關提高執法司法品質和水準,保證當事人合法訴求及時得到解決,而且有利於從制度機制上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更好地維護法律尊嚴、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涉法涉訴信訪改革的總體設想是:實行訴訟與信訪分離制度,把涉及民事、行政、刑事等訴訟權利救濟的信訪事項從普通信訪體制中分離出來,由政法機關依法處理。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導入司法程式機制,政法機關要及時審查涉法涉訴信訪事項,符合法律規定的,依法轉入相關法律程式辦理;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做好解釋説明工作。嚴格落實依法按程式辦理制度,對已經進入法律程式處理的涉法涉訴信訪問題,政法機關應依法按程式,在法定時限內公正辦結。完善涉法涉訴信訪事項依法終結制度,對已經窮盡法律程式,經中央或省級政法機關審核,認定涉法涉訴信訪人反映的問題已經得到公正處理,符合法律規定的,依法不再啟動復查程式。健全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對因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權,無法經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當事人生活困難的,按規定及時給予司法救助。

  問:對推進涉法涉訴信訪改革有何考慮?

  答:今年初,全國政法工作會議把涉法涉訴信訪改革確定為政法系統的重點改革之一,明確了試點先行的工作思路,分四批部署全國政法機關逐步開展試點工作,目前已經在全國推開。從這一段試點工作情況看,一些地方政法機關受理的各類案件總量在上升,但涉法涉訴信訪數量開始下降;群眾到黨政信訪部門反映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少了,依法律按程式到政法機關進行申訴的多了。這也增強了各級政法機關對涉法涉訴信訪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當然,這項改革要取得成功,讓群眾信任和接受新的處理辦法,既需要政法機關的艱苦努力,也需要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援。政法機關要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監督有力、規範有序的司法權力運作機制,嚴格落實執法司法責任,做到及時審查、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該糾正錯誤裁決的依法及時糾正,該追究執法過錯責任的依法依紀嚴肅追究,該給予國家賠償的依法足額賠償,該給予司法救助的依法有效予以救助,努力讓當事人切實感受到只要依法律按程式,就能公正有效解決問題。同時,案件當事人,也要增強法治意識,理性對待糾紛,依法表達訴求,自覺接受政法機關依法律按程式作出的裁判,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司法、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圍。

  問:《決定》要求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請問在實踐中有什麼具體舉措落實司法公開?

  答:“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深化司法公開,讓司法權力在陽光下運作,有利於保障公眾對司法工作的知情權,增強有效監督,促進司法公正,提高司法能力,樹立司法公信,提高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的滿意度。我國法律對司法公開作了原則規定,但由於缺乏相應的工作機制,在實踐中落實得不夠好。為此,需要從健全司法權力運作機制層面,把司法公開推向深入。

  根據統一部署,中央政法單位已經開展司法公開試點工作。最高人民法院著力推進審判公開,除法律規定不宜公開的以外,都公開審判。庭審全程同步錄音錄影,併入卷存檔。開設“中國裁判文書網”,逐步實現四級人民法院依法公開的生效裁判文書全部上網,增強裁判文書説理性。最高人民檢察院積極推進檢務公開,建立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訴、不予提起抗訴決定書等檢察機關終結性法律文書公開制度,實現當事人通過網路實時查詢舉報、控告、申訴的受理、流轉和辦案流程資訊。公安部、司法部近年來在警務公開、獄務公開上也進行了積極探索。下一步,要進一步完善相關工作機制,創新公開方式,依託現代資訊手段把司法公開落到實處,實現以公開促公正。

  問:《決定》提出“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請問將採取什麼具體措施防範、糾正錯案?

  答:冤假錯案嚴重侵犯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嚴重損害司法公正,嚴重影響法律尊嚴。針對一段時間以來發現的冤假錯案,有關地方和部門高度重視,深入剖析了存在的問題和形成的原因,就如何吸取深刻教訓,防止和糾正冤假錯案進行了認真研究。為依法懲罰犯罪,尊重和保障人權,維護司法權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中央政法委於今年7月出臺了《關於切實防止冤假錯案的指導意見》,就嚴格遵守法律程式,加強防止和糾正錯案機制建設作出了明確規定,從執法理念、素質能力、工作作風、制度落實等方面,對執法司法工作提出了嚴格要求。中央政法單位和各地政法機關根據《指導意見》,正在完善相關制度機制。最近,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關於建立健全防範刑事冤假錯案工作機制的意見》,立足審判工作實際,對證據審查、案件審理、審核監督和制約等各個環節都規定了具體工作機制。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了《關於切實履行檢察職能防止和糾正冤假錯案的若干意見》,對嚴格規範職務犯罪案件辦案程式,嚴格把好審查逮捕和審查起訴關,堅決依法糾正刑事執法活動中的突出問題,完善有關工作機製作出了明確要求。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也制定完善了執法辦案等制度。

  下一步,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一方面,進一步健全冤假錯案防止、發現、糾正機制,細化執法辦案程式制度;建立、落實執法司法人員辦案品質終身負責制,健全冤假錯案責任追究機制;加強對執法司法人員的教育、管理,切實增強人權意識,提高法律素養和專業水準,確保嚴格依法律按程式辦案。另一方面,中央政法單位和各地政法機關都將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機制,加強對防止冤假錯案各項法律制度貫徹落實情況的跟蹤、檢查、暗訪,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最大限度地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

  問:《決定》提出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能不能介紹一下勞動教養制度的基本情況?

  答:勞動教養是對被勞動教養的人實行強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1957年和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後批准《國務院關於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勞動教養的補充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大中城市人民政府成立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由民政、公安、勞動部門的負責人組成,審查批准勞動教養;司法行政機關執行勞動教養;檢察機關對勞動教養活動進行法律監督。被勞動教養人員可以通過提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1957年勞動教養制度建立時,從維護社會秩序出發,主要對大中城市中“遊手好閒、違反法紀、不務正業”的人,特別是擾亂社會治安、屢教不改的人,實行勞動教育和收容安置,促使其成為“自食其力的新人”。上世紀80年代後,根據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社會治安形勢的變化和打擊違法犯罪的需要,將實施聚眾鬥毆、尋釁滋事等違法行為也納入了勞動教養的適用範圍。

  隨著我國法治發展進步,勞動教養的決定不斷改進和規範,實行了辦審分離、律師代理。司法行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教育、感化、挽救”的勞動教養工作方針,加強對被勞動教養人員的法律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心理矯治和職業技術培訓,加強被勞動教養人員合法權益的保障,教育挽救品質得到提高。

  總體上看,無論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還是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通過實施勞動教養制度,教育矯治了一批“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直接危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違法人員,順應了人民群眾對維護社會秩序的要求。

  問:廢止勞動教養制度主要考慮是什麼?

  答:廢止勞動教養制度是我國法制逐步完備的結果。近些年來,隨著我國處理違法犯罪的法律不斷完善,對勞動教養適用的違法行為,依照現行法律,實體上基本都能予以相應處罰矯治,程式上更加嚴格規範。一是2007年公佈的《禁毒法》,將約佔被勞教人員一半的吸毒成癮人員實行社區戒毒和強制隔離戒毒,不再適用勞動教養。二是2006年施行的《治安管理處罰法》,對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規定了治安管理處罰措施。三是近年來陸續出臺的刑法修正案,將入室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多次敲詐勒索等直接侵害公民合法權益的嚴重違法行為規定為犯罪行為。對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辦理,確保程式正義;對需要予以治安管理處罰或者強制隔離戒毒的,由公安機關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辦理,並賦予被處罰人或者被決定人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同時,政法機關加強科技資訊化手段運用,不斷提升防範、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的水準。

  近些年來,隨著法律完善,決定適用勞動教養的人數逐年下降,期限也在縮短。在此情況下,對勞動教養制度的改革確立了“先停止審批,再適時廢止”的路線圖。從今年3月起,各地基本停止適用勞動教養,社會治安保持了平穩態勢,社會各界也都認可。在條件具備、時機成熟的情況下,《決定》提出廢止勞教制度,可以説是“水到渠成”。

  需要指出的是,依照法律適用的原理,對行為人的處罰依據,應以其行為時的法律規定為準。因此,勞動教養制度廢止前依法作出的勞動教養決定,是合法有效的。

  由於勞動教養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批准的一項法律制度,廢止這項制度應依照法律程式進行。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研究起草廢止勞動教養制度的議案,將按程式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問:《決定》提出了“健全社區矯正制度”。社區矯正是一項什麼樣的制度?

  答:社區矯正是與監禁矯正相對應的非監禁刑罰執行制度,目前在世界各國(地區)普遍實行。我國社區矯正是依據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法規,以非監禁的方式對犯罪分子執行刑罰,是我國刑罰執行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貫徹了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按照我國法律規定,社區矯正的適用對象包括: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將符合法定條件的罪犯放在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及相關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和社會志願者,在法定期限內,對社區矯正人員提供多元化教育,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既避免了監禁矯正可能造成服刑人員“交叉感染”等弊端,還能調動罪犯的改造積極性和社會責任感,有利於促進其更好更快地回歸社會,成為守法公民。

  我國社區矯正工作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社區矯正是對犯罪分子執行刑罰的一種方式。社區矯正的對象都是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程式判決宣告有罪的犯罪分子。二是社區矯正是在開放的社會環境下執行刑罰,使罪犯在不脫離家庭、社會生活的情況下,對其進行監督管理和教育改造。三是社區矯正是刑罰執行活動,社區服刑人員必須接受監督管理,參加教育矯正。服刑人員若違反有關規定,依法還要收監執行刑罰。

  問:近年來我國探索實踐社區矯正工作有哪些成效?

  答:社區矯正是我國新實行的一項法律制度。我國的社區矯正工作從2003年開始試點,2005年擴大了試點地區,2009年在全國全面試行。2011年頒布的刑法修正案(八)和2012年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在國家基本法律中明確了社區矯正法律制度,為社區矯正工作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截至今年10月底,各地累計接收社區矯正人員166.5萬人,累計解除矯正100.7萬人,正在接收社區矯正人員65.8萬人。社區服刑人員在矯正期間的重新犯罪率為0.2%,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十年來的探索實踐充分説明,作為一項嶄新的刑事司法制度,社區矯正對於進一步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完善我國刑罰執行體系有著積極益處。

  按照《決定》提出的“健全社區矯正制度”的部署要求,下一階段,要推進社區矯正立法工作,完善社區矯正配套制度,加強社區保障能力建設,進一步推動社區矯正法治化、制度化、規範化建設。

  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確定的其他司法改革任務目前有哪些部署?

  答:《決定》部署的司法改革任務比較多,相關職能部門正在認真學習領會《決定》精神,研究部署改革工作。總的思路是:有實踐基礎、易見成效的改革措施,要儘早推進;一些重大改革需要深入研究後再推進的,組織專門力量,科學論證改革方案;需要試點的改革,會同相關部門通過試點進行實踐探索,積累經驗後再逐步推進。深化司法體制改革過程中,要把握全局,協調推進各項改革,力爭取得最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珩澤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珩澤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