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三個維度“透視”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11月16日 08:5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從16個領域部署了60個具體的改革任務,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路線圖和時間表。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動綱領、進軍號角,我們要從現實的需要、戰略的高度與發展的路徑上深刻認識“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凝聚全社會的共識和力量。

  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主題是“全面深化改革”,這與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前6次三中全會有所不同。儘管前6次會議也都與改革有關,但主題僅是某一方面改革。這次則包括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以及國防和軍隊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等等。之所以確定這樣的主題,一方面是為了與“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相適應,另一方面也是實踐需要,當前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只有堅持全面改革,才能繼續深化改革。

  全面認識“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求我們從現實的需要上認識到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新的歷史時期。經過35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已然成為“世界引擎”。但是,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已在降低,傳統的發展方式已經不可持續。在經濟方面迫切需要增強發展後勁;在政治方面迫切需要推動體制創新;在社會管理方面迫切需要化解突出矛盾;在文化發展方面迫切需要激發創新活力;在生態環境方面迫切需要健全法律保障……這一切對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加緊迫的要求。

  同時,我們所面臨的國際形勢也更加複雜,新技術革命不斷興起,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著後起國家追趕和發達國家的經濟、科技優勢“兩面夾擊”的壓力。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也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讓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認識“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們從戰略的高度上認識到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革就是體制變革、結構變動、利益調整的過程,有時難免“傷筋動骨”。尤其是當前我國改革進入了深水區和攻堅期,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矛盾更多、困難更大,牽一髮而動全身。

  在過去35年的改革實踐中,我們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基礎上積累了豐富的改革經驗。但是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必須從全球視野、全國大局的角度對改革的各種要素進行統籌考慮,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全面系統而又積極穩妥地推進各領域的改革。

  全面認識“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們從發展的路徑上認清全面深化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關鍵是要進一步形成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進一步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進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進一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提高黨的領導水準和執政能力。

  為此,《決定》從16個領域部署了60個具體的改革任務,這就是對我國改革的整體思路、基本方向、關鍵領域、重點任務、先後順序的進一步明確。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一哄而上,而是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通過抓住“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由重點領域改革的“一子落”,激發改革棋局的“全盤活”。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距離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這一戰略目標滿打滿算還有七年多,《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和階段目標不能夠無限期拉長。所以《決定》明確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面對發展新形勢、改革新任務,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我們要沿著《決定》繪就的時間表、路線圖,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韓元俊)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