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河北農民所作廉政漫畫挂上中紀委網站 縣紀委向其約稿

2013年11月13日 09:3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諷刺畫

  漫畫家陳玉理、李青艾夫婦

  原標題:諷刺還活著

  9月的一天中午,河北省邱縣西臨河村的村民郝增茂,從地裏摘完棉花回來,坐在墻壁裂著縫的屋裏,一邊端著飯碗,一邊瞅到電視里正播著中紀委網站推出《邱縣廉政漫畫展》的新聞。

  這位48歲的農民一眼就認出來,電視畫面裏出現的第二幅漫畫——“硬功夫”,是他的作品。郝增茂又驚又喜,“壓根兒沒想到自己的漫畫會上了中紀委網站,太意外”。

  更多讓郝增茂眼熟的漫畫,也是和他一樣土生土長的邱縣農民畫出來的。後來,他們才知道,這些漫畫已引起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的關注。今年8月,王岐山先後兩次對這些廉政題材的漫畫作出批示。

  碰上這件“大事”,不僅是這些農民,隸屬河北邯鄲市的邱縣,這個長期默默無聞的華北小縣,一下子在全國名聲大噪。

  邱縣的官員感嘆,邱縣多年來未被外界如此關注。一個記者説,他曾多次來邯鄲,跑過很多縣,但沒聽説過邱縣,直到此次廉政漫畫的事情,才專門趕到這裡來採訪。

  不少陌生的拜訪者,焦急地等候在縣城裏陳玉理、李青艾這對老夫妻的大院鐵門外面。郝增茂和其他畫出引起全國轟動的廉政漫畫的農民,都曾在這裡拜師學藝。

  早在二三十年前,中國最著名的漫畫家華君武、方成、英韜等就曾來過這裡,同樣敲開過這對夫妻的大門。華君武還給陳玉理夫婦創建的漫畫團體“青蛙漫畫組”送過賀畫。華君武對這張畫很滿意,每次舉辦個人畫展都會把它挂出來。

  近日,接連不斷的採訪和探望,打破了陳玉理夫婦往日平靜的生活。雖然這對將近80歲高齡的老夫妻有時會不勝其擾,但又不忍心將熱情的造訪者擋在門外。

  他們開始憧憬著,“借著廉政漫畫的熱度,或許可以再現傳統諷刺漫畫繁盛的景象,讓人們了解,漫畫是可以表達態度的言説方式,諷刺和幽默是這種藝術形式的生命”。

  誕生“破釜沉舟”成語的小縣城,因為廉政漫畫而意外揚名

  79歲的陳玉理臉上佈滿皺紋,就像被一個漫畫作者畫上去的一道道橫杠。他的右手,已經不聽使喚地顫抖,端著水杯往嘴裏送時,哆哆嗦嗦地向外灑著水。

  陳玉理走路時跛著腳。生於農村的他兒時腳脫臼沒醫治,落下了殘疾。

  老先生上衣前胸沾著污漬。用老伴李青艾的話説,他年輕時家裏窮,老了更加不修邊幅,“穿得破破爛爛,就像一個乞丐”。

  那些因為對廉政漫畫好奇的拜訪者見到這對老夫婦,在這裡打聽到一件之前沒聽説的事,那就是其貌不揚的陳玉理其實是中國漫畫界的名人,2010年被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藝術委員會授予漫畫界最高獎項——金猴獎。

  此前,獲得過這個獎項的,是華君武、葉淺予、張樂平、丁聰、廖冰兄、方成等人。

  但這個對中國當代漫畫界來説,稱得上重要消息的事情,遠不如某個普通電影獎引起外界更多的關注。

  關注幾乎是突如其來的。據媒體公開報道,王岐山對邱縣廉政漫畫作出批示,第一次是在8月11日,批示稱:“(中紀委)宣教室可派員去看看,對可否大範圍運用提出意見。”8月20日,王岐山再次批示:“可否在即將開通的中紀委網站上設廉政文化板塊,邱縣的漫畫形式亦可辦成‘網展’,這樣看的人多,成本低且能互動。”

  邱縣紀委書記趙從江介紹,“近年來邱縣一直將廉政文化建設和民間漫畫結合起來”。2012年,邱縣紀委在一棟搬遷後停用的教學樓裏建起“廉政教育基地”,其中一部分展室用於展示當地農民創作的廉政漫畫。

  2012年4月,那些漫畫還被帶進邯鄲市博物館。它們不僅陳列在展覽館,還在邱縣的大力推動下,正在鋪向全縣的各個角落——被手工涂繪在縣委大院陳舊的白色磚墻以及機關、農村、社區和學校的墻壁上。

  今年,“通過縣委辦公室的資訊反饋渠道,將工作向上彙報,沒想到獲得中紀委領導的肯定”。這位基層紀委幹部表示,“很意外,也很受鼓舞”。

  面積僅有455平方公里、人口數量26萬的邱縣,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縣。當地官員介紹,邱縣的經濟發展水準在河北省靠後,在邯鄲市幾乎排在末尾。

  整個縣城的主幹道不超過5條。這裡的公交資源匱乏,外人很難看到計程車。當地所謂的公交車,是一種綠白相間的三排座麵包車,擋風玻璃前擺著一個印著“公交車”的紙牌,由私人經營。

  令當地人慶倖的是,這裡房價每平方米在2600元左右,“是很少的房價達不到3000塊錢的縣”。

  就連一些邱縣本地人,也説不出家鄉有何區位優勢和資源。邯鄲以成語之鄉聞名全國,但是出自邱縣的成語典故並不多,通常人們説起的只有一條——破釜沉舟。

  這個以農業為主的小縣,向外輸出棉花、樹芽以及近年來招商引資而來的兒童車。但這些服務人們衣食住行的産品,遠不如漫畫這一藝術形式,如今帶給這個地方的名聲多。

  諷刺和幽默是漫畫的生命,漫畫更多要去批評

  如今,慕名走進青蛙漫畫組的外地拜訪者,大多關心和時下新聞相關的廉政漫畫。不過,陳玉理夫婦二人,在向客人不厭其煩地講述中,不經意間就會透露出這樣的資訊:夫婦倆並非因為此刻突然走紅的廉政漫畫才開始大放光彩。

  在一個個陌生客人好奇的目光注視下,陳玉理老先生用他顫巍巍的手,多次翻開夫婦二人的漫畫作品集。

  僅從漫畫集上的畫作來看,從上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陳玉理創作和發表多幅漫畫,其中包括很多帶有批評色彩的諷刺漫畫。比如,諷刺“走後門”現象的《關係戶》、抨擊貪污受賄的《危險的接觸》以及中飽私囊的《誰説我當和尚撞鐘》等。這些涉及腐敗題材的漫畫之作,如今被邱縣紀委選入廉政漫畫的輯錄,重新被人們發現。

  曾經盛産諷刺漫畫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被陳玉理夫人稱為“漫畫的一個繁盛年代”。而這種繁盛,並不僅僅屬於陳玉理的個人記憶。1980年,方成創作出《武大郎開店》,這幅諷刺“嫉賢妒能”的作品在當時廣為流傳。方成帶著這幅畫在全國16個地方巡迴展出,甚至有人將它改編為河北梆子戲。62歲時的方成在人生後半期,才逢上個人創作生涯的春天,被公認為與華君武、丁聰齊名的中國三大漫畫家。

  當時,在河北小縣待了40多年的陳玉理在全國漫畫界也開始有名氣。有一次,華君武和河北籍的漫畫家韓羽聊天時,還打聽起“河北邱縣的陳跛子”。

  1982年春天,陳玉理夫婦專程去北京拜訪華君武。當時正在開會的華君武從二樓走下來,一張嘴就開玩笑:“陳跛子,你可是揚短避長啊。”

  這個寡言而且有腿疾的農民漫畫家,在那個年代,將他的漫畫創作才能揮灑到極致。現今,回憶起當年的創作往事,老人會一改往日沉悶的狀態,渾濁的目光中閃現出一絲神采。老伴李青艾説:“他只有聊起漫畫時才這麼興奮,華君武、方成很喜歡跟他聊天。”

  長期以來,陳玉理髮表諷刺漫畫的主要“陣地”是《人民日報》增刊《諷刺與幽默》。這份半月一期的以漫畫為主的四開報,創辦于1979年,是在“四人幫”倒臺、撥亂反正、解放思想以及改革開放的歷史背景下誕生的。

  在回溯個人漫畫創作經歷時,李青艾談起上世紀80年代,很自然地用有時代感的語言“思想大解放以後”作為敘述的時間轉捩點。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理論界開展真理標準的大討論。當時,身處河北閉塞縣城的陳玉理夫婦,並沒有直接感受到這股思潮。但是,他們在和韓羽等漫畫家的交流中,嗅到當時社會的一種變化氣息,“尤其是在人的思想上”。

  1980年,陳玉理在“文革”後發表的第一幅漫畫作品,正是刊登在《諷刺與幽默》上。在這幅名為《井底蛙》的漫畫中,陳玉理畫了一隻蹲在井底的青蛙,它望著天空中飄著的一朵“由‘四人幫’造成的臨時困難”的烏雲,感嘆著:“天啊,我看全糟了!”這則看上去愁雲慘澹的畫作,實則是批評當時一些人對於現狀過於懷疑和失望的態度。

  “思想解放,漫畫也解放了。”陳玉理認為,“那時的創作高産同整個社會的思想氛圍緊密相關。”

  上世紀80年代,華君武曾兩次來邱縣青蛙漫畫組講學。陳玉理夫婦記得,華君武一直跟他們強調“諷刺和幽默是漫畫的生命”,他認為“漫畫更多要去批評”。

  在身邊的人看來,陳玉理是一個沒脾氣的人,甚至用老伴李青艾的話説,“膽兒很小”。陳玉理年輕時去北京拜訪《漫畫》雜誌社,“目的地在王府井大街4號,但他走到2號時腿就發顫,不敢往前邁步子,於是就沮喪地回家了”。

  但這個“膽小”的人卻在上世紀80年代公開發表了很多諷刺漫畫。陳玉理用他帶著濃厚地方口音的話説:“顧慮少了,感覺不再那麼小心翼翼了。”

  最可悲的是,漫畫家沒有了尊嚴

  那段很有光彩的過去,雖然並不可能毫無提及,但同樣很容易在這對夫婦和客人談話間,被匆匆地一帶而過。

  通常,向人們展示青蛙漫畫組作品合集的時候,李青艾的臉上會露出笑容。這種神情,很像母親誇讚自己兒女的優點時,那種驕傲和滿足的狀態。

  青蛙漫畫組誕生於1983年,正值諷刺漫畫的美好時代。這個由農民組成的漫畫創作團體,也跟著當時國際美術界的潮流,以動物名為組織命名。而之所以叫“青蛙”,是因為這種田間地頭的動物是農民熟悉的夥伴,“除害蟲,唱豐收,很符合農民漫畫組的特徵”。

  如同青蛙孵育蝌蚪一樣,陳玉理夫婦一直在培養漫畫人才。根據他們統計,青蛙漫畫組至今共接受3000多名學員,總共在各級報刊上發表漫畫4萬餘幅。

  但是,令李青艾無奈的現實是,很多“蝌蚪”都已離開池塘。“目前還堅持創作漫畫的人,也就10來人,包括我們夫妻倆。”

  11月一個氣溫驟降的下午,李青艾坐在沙發上,用皮膚鬆弛的手指,在漫畫集的銅版紙上摩挲著。“你看這幅畫,多好,當時登在《諷刺與幽默》的頭版上。你看這幅畫,還拿了獎。”但是突然,她輕嘆一口氣,“這個人去北京打工當文秘去了,這人在開門市部,這個當司機去了。”她還提到,有人作品獲了獎,但連證書都不願意去拿,“好惋惜”。

  李青艾似乎更願意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談起過去,她的語氣會變得輕快起來,而她的記憶可以輕鬆切換到80年代。

  她清楚地記得,1986年一位《工人日報》的記者來採訪青蛙組。那個記者一邊採訪,一邊記錄,“寫完一個本又寫一個本”。每次採訪結束後握手告別,但第二天他又來了。“一直待了9天,回去發了一整版的報道。”

  這篇報道在當時引起轟動,但吸引來的更多不是記者,而是從河北、山東、浙江等地趕來拜師學藝的漫畫愛好者。“有人是走來的,腿都走腫了。”但是,“我們是業餘團體,外地人負擔不起,都謝絕了”。有人當時傷心地大哭。

  當年動人的場景已不復存在。李青艾説,現在對學漫畫的人,“要巴結著”。

  “學漫畫太苦,稿費低,收入少。很多人都不願學漫畫了。”有些學漫畫的人乾脆改行畫國畫,“賺錢更多”。

  説到這裡,老人捶捶胸口,“尊嚴!最可悲的是,漫畫家沒有了尊嚴。”

  陳玉理夫婦的四個兒女,除了大兒子在縣文化館工作,其他人都不從事漫畫創作,幾乎連一點邊都不沾。

  在李青艾看來,“中國漫畫早就跌入低谷”,這種藝術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

  2010年,華君武跟李青艾通電話時説:“今年要來棗園摘棗吃。”喜歡花草植物的李青艾在院子裏種了幾棵棗樹,一直饞著華君武。

  但是,等棗紅了的時候,華君武已辭世。

  去世前5年,90歲的華君武發表了平生最後一幅漫畫。這位中國最著名的諷刺漫畫家買了厚厚一沓報紙送人,還打電話一一通知老朋友,他又有新作發表了。

  諷刺的藝術,帶刺的鮮花,民主越多,花越鮮艷

  那些跟隨陳玉理夫婦創作漫畫的農民,如今的境遇也大不相同。有人憑藉漫畫才華吃到財政飯,也有人靠漫畫進城買了汽車和商品房,大部分人繼續留在農村一邊種地一邊創作。

  但是,面對如今漫畫所處的時代,他們大多感受到,“漫畫的陣地正變得越來越少”。

  在80年代經歷輝煌、創造過單期銷量130萬份成績的《諷刺與幽默》 ,後來由《人民日報》文藝部轉給銷量較大的《環球時報》主管。

  《漫畫世界》在上海停刊時,得知這一消息的華君武感慨:“這麼大的一個上海,就養不活一本漫畫雜誌?”

  曾經猶如春筍般生長出來的漫畫類報刊以及專欄,又日漸消失。當年,很多中央、省級甚至地級市報紙都效倣《人民日報》,設立漫畫專版或者專刊。但近年來,這些繁榮一時的漫畫專刊和欄目大部分都被撤掉。

  作為那些依然在創作漫畫的人,邱縣青蛙組的郝增茂、胡延亭、王俊卿等人,在他們看來,漫畫正在被市場拋棄。

  “現在年輕人都愛看大眼睛、長頭髮的動漫,那些東西只是娛樂,沒有思想性和內涵。”説起佔據更多市場的日韓、歐美動漫,性子一向溫和的陳玉理,語氣也忿忿。

  《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諷刺與幽默》首任主編英韜曾説:“漫畫界受社會上行業化思潮的影響,出現了一些無聊的媚俗的趣味不高的創作傾向。作者不關心社會現實,創作逐漸遠離生活。”

  消失的或許不僅是版面和市場。李青艾和學生胡延亭——中國美術家協會的漫畫作者,都回憶起,上世紀90年代中期,發生了一場有關“傳統諷刺漫畫是否已經過時”的爭論。

  這場爭辯發生在《河南漫畫月刊》幾位年輕編輯和以英韜為代表的漫畫家之間。前者認為,“漫畫只需幽默,不要再諷刺”。但是,英韜等老漫畫家堅持,“漫畫不僅要幽默,還要諷刺。如果失去諷刺,這種藝術就失去生命”。

  就在漫畫失去興盛時代的同時,在一些文藝評論家看來,同樣是民間諷刺藝術的相聲也在逐漸走向衰落。

  著名相聲演員姜昆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近年來,由於缺乏好作品,我國相聲創作一直處於低谷。”

  作為諷刺大師,華君武也是一位相聲愛好者。他的朋友回憶,有一次正和華君武聊天,當電視上開始播侯寶林的相聲時,他立馬停下來,説:“不好意思,我要開始做功課了。”

  華君武曾經畫過一幅諷刺相聲的漫畫,批評有些相聲“不幽默,也不諷刺”。

  1979年,《文藝研究》雜誌編輯部和文學藝術研究美術院,邀請華君武、侯寶林、郭全寶、丁聰、方成等漫畫和相聲界的名家,召開了一場漫畫和相聲座談會。

  在報道這場座談會的一篇題為《如何讓諷刺的藝術盛開——漫畫、相聲座談會側記》的文章裏,作者寫道:“同志們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來檢驗諷刺藝術。”

  這些參會的漫畫和相聲大師,幾乎無人質疑這個觀點:幽默與諷刺是漫畫和相聲的鮮明特徵和藝術功能,是它們的生命。

  同時,文中還寫道:“大家體會到:漫畫和相聲是同民主(政治的和藝術的)聯繫在一起的。諷刺的藝術,帶刺的鮮花,民主是它的肥沃土壤,民主越多,花越鮮艷。是啊!這歷史的經驗多麼可貴!”

  漫畫大家留下的畫作、拐杖、板凳……還有思想

  現在,郝增茂並不敢多想,突如其來的關注,會給他這個農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他手持《硬功夫》漫畫的照片在網站上廣泛傳播。老師李青艾看過這張照片後,有些生氣,“這麼帥的一個小夥子,當年那麼多女人追求,怎麼照得像一個從街邊拉來的傻子?”

  郝增茂倒是不在意,説起這些,他憨憨一笑。他身上那條舊牛仔褲的膝蓋處被縫得像蜘蛛網一樣。

  在忙著應付記者採訪的間隙,他還要趕著去地裏摘棉花,因為地裏的作物仍然是他的主要營生。

  他要供養家裏出的大學生,但是學美術專業的兒子並不打算像爹一樣畫漫畫,而是選擇了美術廣告。

  這些年,郝增茂也靠畫一些漫畫掙錢。平時,他就在一個用塑膠酒瓶拼接而成的自製臺燈下,搞漫畫創作。如今,他可以投稿的刊物已經很少,“基本就剩《諷刺與幽默》”。

  如果實在沒有漫畫的活兒可以接,這位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獲獎證書半臂高的漫畫家,就在農村房屋墻上畫廣告——那種遍佈于鄉村的極其粗糙而缺乏審美的圖畫。通常,畫一幅廣告,“掙幾十塊錢”。

  近年來,邱縣紀委在全縣範圍內推廣“廉政漫畫”,為這些本土漫畫作者帶來一些活計。稅務局、人事局、計生站等機關和事業單位向他們約稿,為本單位創作廉政漫畫。

  眼下,郝增茂等青蛙漫畫組的成員接到縣紀委的約稿。他們按照縣紀委提供給他們的大綱,根據每一條內容來創作符合這個主題的漫畫。

  中紀委監察部網站上介紹“河北邱縣廉政漫畫展”的資料中説,邱縣廉政漫畫正一步步走向全國,走出了一條廉政文化大眾化、産業化的發展道路。

  創作漫畫大半生的陳玉理夫婦當過“美術界名人”,但他們並沒有想到,再次出名是因為借了廉政漫畫的東風。

  儘管這對老夫婦時常和記者們聊得口乾舌燥,但是每送走一撥記者,他們就會揉揉眼睛,打起精神來,繼續跟另一撥年輕的客人“聊聊”。

  “如果能借著這種社會關注,讓大家來了解和關注傳統漫畫,會不會讓漫畫再繁榮起來?”這種憧憬,仿佛一劑興奮劑,打在疲倦的老夫婦身上。

  長期以來,陳玉理和李青艾心裏總是記挂著一件事情。華君武先生去世了,英韜先生也不在了。同這兩位漫畫大家結識幾十年的老夫婦,想收集這兩位先生的遺物和畫作,就在“青蛙之家”——夫婦倆住的院子,也是全國首家農民漫畫博物館——建立紀念室。

  2010年,華君武去世後,他的妹妹來到邱縣“青蛙之家”的棗樹下面,為圓哥哥生前一個願望。當時,華君武的妹妹很感慨。後來,她將哥哥生前的部分遺物捐贈給陳玉理夫婦。

  現在,陳玉理夫婦的家中,擺著華君武生前用過的拐杖、固定手腕用的布帶、板凳、飯鍋等物件。

  李青艾説:“如果把這二位先生的紀念室建好,把他們的畫作、拐杖、板凳……都收藏起來,那是一筆多大的財富!”

  一向不愛説話的陳玉理,沒等老伴的話音落下,就趕忙插了一句:“還有思想。”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