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習近平李克強考察路線盤點:顯經濟轉型軌跡

2013年11月07日 08:00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堅決糾正唯GDP用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發展決不能等同於增加GDP”……梳理近期中國領導人關於經濟發展的表述,我們不難發現,“高速增長”已經與“中國經濟”漸漸剝離。不是不能繼續衝鋒,而是必須慢下來。慢下來,是因為要轉彎——快速轉彎,總有翻車的風險。慢慢過好這個彎道,才會有更好的筆直的路。無疑,習近平、李克強正在扮演著踩剎車的角色。十八大以後,習近平和李克強的足跡及其表述,處處透露著對轉型的渴望與決心。轉過這個彎,他們的腳將重新踹向油門。由此看來,轉型,只是轉彎的一個經濟學詞彙。

  耐人尋味的“新南巡”

  2012年12月7日,廣東深圳。

  沒有紅毯和鮮花,也沒有歡呼雀躍的人群,只有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和省長朱小丹,他們在等新當選的習近平——這位新晉的總書記,上任後的首次地方調研選在了這裡。深圳、珠海、順德、廣州……這樣的路線,幾乎和20年前鄧小平南巡時的路線並無二致。

  很快,習近平依循鄧小平1992年的路徑的南巡,被外界冠以“新南巡”的稱號。

  輕車簡從的出行方式,加之鄧小平南巡時的背景,讓外界對習近平的首次考察充滿期待。

  “要深化改革!”習近平彼時回應了上述期待,不僅如此,他進一步表達了對經濟轉型升級的思考,他要“推動經濟結構轉型”,並用素樸的表達闡釋對於轉型的時機的理解:“誰的動作慢,誰就會丟失機會,被甩在後邊。富國之路、富民之路……要有新開拓。”

  值得關注的是,跟隨習近平珠三角調研的有中央政研室主任王滬寧、時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朱之鑫、時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鶴,都是改革和經濟領域的“大佬”。隨後不久,劉鶴被任命為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此行習近平對經濟領域改革的重視可見一斑。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霞輝認為,珠三角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經濟轉型迫在眉睫,未來這一地區肯定也要承擔更重的轉型任務,考察首選珠三角合理且必要。

  而珠三角的轉型,或許就是中國經濟整體轉型的初始點。

  中國經濟的升級版

  經受百年一遇全球金融危機衝擊的中國經濟如何“爬坡過坎”,如何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3月17日,在當選國務院總理後的首個記者發佈會上,李克強給出了答案。

  “要努力去實現2020年的目標,測算一下,這需要年均增長7%的速度,這不容易。但是,我們有有利的條件,有巨大的內需。關鍵在推動經濟轉型,把改革的紅利、內需的潛力、創新的活力疊加起來,形成新動力,並且使品質和效益、就業和收入、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有新提升,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李克強的回答理性卻又不失激情。

  中國經濟升級版如何打造,李克強選擇以蘇滬作為第一個考察地。3月28日中午,有網友在微博發帖稱“偶遇總理!”微博地址顯示為上海高橋保稅區四號門。此刻,李克強正在上港集團大樓的10層天臺憑欄眺望,目之所及是藍天下的上海港,大型裝卸設備和無數的集裝箱盡收眼底。

  這次調研被外界評論為是設立上海自貿區的前奏。

  第二天,李克強在上海主持召開了部分省市經濟形勢座談會,滬、蘇、浙、皖四省市負責人參加。

  在這次會上,他闡述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理念。從擴大內需、提高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增加就業和收入、保護資源環境、靠制度創新釋放紅利等五個方面明確了這個理念的內涵。

  也是在這次會上,李克強特別強調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向市場放權、為企業鬆綁,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

  對於李克強這次調研,劉霞輝認為雖然跟習近平的出訪選擇地點有所區別,但其意義和傳遞出的信號是相似的。上海也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中國目前迫切需要尋找一條既保證一定的經濟增長又可以轉型升級的路線,上海無疑是這次轉型過程中的“領頭羊”。在其自身積極摸索的基礎上,國家也要給予方向性的意見。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京華時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