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八個帶頭”詮釋網路媒體的社會擔當

2013年10月30日 19:16 來源:央視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第十三屆中國網路媒體論壇10月30日在河南鄭州舉行,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在開幕式上表示,建設為民、文明、誠信、法治、安全、創新的網路空間,是一項迫在眉睫的重要使命,需要社會各界攜起手來、合力共建。魯煒指出,主流新聞網站和重點商業網站作為推動網際網路事業健康發展的中堅力量,作為傳播正能量的主力軍,要起到“八個帶頭”作用。

  來自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5.91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4.64億,較2012年底增加4379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佔比提升至78.5%。可以説,中國網民“全球第一”的成色越來越足。

  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流和新聞發佈平臺,網路媒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已完全動搖了傳統媒體的地位,凸顯了日益強勁的發展動力。若其不能堅守必要的行業道德和行為規範,就可能“影響面越大,負能量也越大”——一條不實的新聞、一個謠言,都可能波及于很廣的範圍,帶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比如前段時間在網上廣為傳播的非京籍考生加入美國國籍後就能在京參加高考等消息,雖然最後都被證明為不實新聞,但惡劣影響已經造成。一些網路媒體為了提高點擊率,對新聞內容不進行認真的審查,變相地成了網路謠言的推手。還有一些網路媒體推送的內容低俗、庸俗和媚俗,也在社會上産生了很不好的影響。

  網路媒體道德失范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一是資訊失真,二是誇大負面新聞,三是傳播不良資訊,四是發佈垃圾資訊。其負面效應又表現為:降低受眾的道德水準,干擾受眾的正常生活,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甚至影響我國的國際形象。新媒體自身的弱點加速了道德失范,監督制度的不健全放縱了一些新媒體的行為失范,而對物質利益的片面追求則造成一些網路媒體社會責任感不足。如果説行政監督是外因的話,那麼,行業自律則是最為可靠的基石。

  規範網路媒體行為是一個系統工程,完善法律、加強監督固然很重要,但強化自身的責任擔當更是不可或缺。如同食品安全一樣,在社會責任上也應是“網路媒體為第一責任人”,必須以網路媒體自身的責任與擔當作為基礎。

  那麼,在新形勢下,網路媒體如何在網際網路事業中發揮主力軍和中堅力量的作用呢?“八個帶頭”提供了可參照的標準和前進的方向。

  把方向、抓管理、揚正氣、樹新風、守法紀、探規律、謀發展、建隊伍,這“八個帶頭”之中,既有宏觀指向,又有微觀指導,既有大處著眼,又有細處著手,理應成為各網路媒體遵循的共同行為規範。這對於解決時下一些網路媒體行為失范、道德滑落問題,也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從某種程度上講,將其視為提升網路媒體道德品質和行業素養的“良方”,亦不為過。

  之前,在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舉辦的“網路名人社會責任論壇”上,網路名人們達成的“七條底線”共識,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並被視為網路生態和網路生活最起碼的保障。而“八個帶頭”則是“七條底線”的昇華和延續,有助於網路媒體在堅守底線的基礎上,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在共築中國夢的征程上發揮更多的正能量,以此實現網路與現實、網路與社會、網路與國家的協調發展。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朱煉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朱煉

原稿件來源:央視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