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評論:民政局叫停募捐折射“不肯放權”扭曲心態

2013年10月30日 15:40 來源:羊城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最近,安徽省寧國市的多名網友了解到3戶困難病人無錢治病,便準備為其募捐。豈料,募捐日期臨近時,當地民政局卻叫停了此次募捐活動,舉動引來公眾質疑。寧國市民政局回應稱,“寧國有2000多人需要救助,這次募捐活動只是為3個人募捐,對其他人並不公平”。(人民網 10月29日)

    因為“寧國有2000多人需要救助,募捐活動只是為3個人募捐”,所以“對其他人並不公平”,這一所謂的“不公平”以及“叫停募捐活動”邏輯,顯然匪夷所思、極為荒誕。一方面,這種邏輯,十分蠻橫粗暴地剝奪了人們自主選擇捐贈對象、自由進行慈善募捐的權利,這正像有關專家指出的,“選擇救助誰,這是網友自己的篩選與選擇,畢竟他們是自發的善舉,並不承擔救助全部困難群體的責任”。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旦這種霸道邏輯成立,那麼它勢必會在邏輯上變相否定一切現實慈善捐贈活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為只要任何一項慈善募捐活動不能囊括所有“需要救助”的人,那麼它都將被置於所謂的“不公平”境地,而在現實生活中,任何具體的慈善捐贈活動顯然都絕對不可能完全做到這樣一點。畢竟,“需要幫助”並不只是“寧國有2000多人”,寧國之外還有安徽,安徽之外還有全國,全國之外還有整個世界……如此一來,除非募捐者捐贈人是足以“普度眾生”的“萬能上帝”,否則,按照寧國市民政局的這一邏輯,任何慈善活動都將存在“對其他人不公平”嫌疑,都應予叫停。

    明明是“為困難戶募捐”的大好事、大善事,作為主管慈善事業的民政部門,寧國市民政局卻不僅不積極鼓勵支援,反而炮製出荒誕十足的所謂“不公平”邏輯強橫“叫停”?這一切背後究竟折射了什麼更深層隱蔽的真實邏輯?國家民政部部長李立國此前針對“社會力量辦民政”的一段評論,或許能為此提供一個十分鮮活生動的解釋:“有些機關和幹部把什麼權力都抓在手裏,什麼事情都摟在懷裏,自己做不過來,又不肯放權、放手讓社會力量做,結果是什麼都做不了、做不好”。

    眾所週知,在當前“權力過於集中”的行政體制下,作為政府行政部門之一的民政部門,在其主管領域,同樣也存在“管了許多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情”和“許多該管的事情又沒有管好”現象,以及相應的“權力利益化,利益部門化”問題。比如,在具體慈善募捐過程中,民政部門自身因組織、管理或直接接受公益捐贈而産生的各種權力收益、部門利益。

    從這個意義上説,寧國市民政局口中所謂的“不公平”,與其説是對其他需要救助的人的“不公平”,不如説是對自身部門權力、部門利益旁落而感到“不公平”,也即,是一種基於“什麼權力都抓在手裏,什麼事情都摟在懷裏,自己做不過來,又不肯放權、放手讓社會力量做”扭曲心態的“不公平”。顯然,對於廣大社會公眾,無論是慈善捐贈者還是受贈者,這權力異化催生的“不公平”都並不是什麼真正的“不公平”,而恰恰是有利於促進社會自由、釋放社會蓬勃發展活力的公平。(張貴峰)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泰石正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泰石正

原稿件來源:羊城晚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