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醫學生就業兩頭“撂荒”:畢業就轉行、鄉村缺醫生

2013年10月27日 09:2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醫學生就業兩頭“撂荒”現象加劇

    新華網太原10月27日電(記者劉翔霄 王井懷)從醫原本是醫學生的就業首選,時下中國醫學生轉行、鄉村缺醫生的兩頭“撂荒”現象卻在日漸加劇。

    在中國,鄉村醫生不僅工作環境艱苦,在收入、職稱等待遇方面均無法與城市醫生相比。而受編制等因素所限,城市醫院“一門難進”。在現實壓力下,一些醫學類高校生從踏進校門起便認準了考研讀博,還有一些畢業後就放棄從醫改了行。

    記者從山西中醫學院了解到,2013年這所學校畢業的900多名學生中,有380多名考取了研究生,佔畢業生總數的1/3強。山西多所醫學院校數據顯示,近年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逐年遞增。

    山西醫科大學2010屆藥學系一名畢業生告訴記者,全係130多名學生,畢業後找到工作入編的只有2人。“本科就業太難,大部分都做了醫藥代表。”她説,醫院組織招考一個崗位往往只要1人,競爭成功的幾率很小。

    在大量醫學生選擇深造、轉行的同時,中國基層缺醫生的現狀卻未有大的改觀。

    《2011年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約620萬人,其中各級醫院佔370萬人,社區和鄉鎮衛生院合計不足200萬人。中國各級醫院數量為2萬家,而社區和鄉鎮衛生院數量加起來超過7萬家。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醫改專家李玲認為,國家每年培養約60萬醫學生,只有近1/6能穿上白大褂。醫學生大量流失,卻無法補給到最基層的農村,十分令人痛心。

    山西中醫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李晶説,根據現有規定,醫學生考取執業醫師證必須有單位挂靠,導致醫學生在校就讀期間不能參加考試。加之證件的發放有至少一年的滯後性,所以拉長了醫學生就業的時間。

    此外,設計不合理的“長學制”也成為醫學生就業難的推手之一。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醫學生學制最短為本科5年,本碩連讀7年,本碩博連讀8年。學制太長,不但加重了醫學生家庭教育負擔、就業成本增加,還直接導致醫學生臨床技能下降。

    “醫生的成長具有相當的滯後性。”山西省兒童醫院院長白繼庚説,一名醫學生完成學制需5到8年,進入醫院積累經驗到成名又得10年,歲數大了門診、手術的體力精力都跟不上,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重理論輕臨床”實不可取。

    “我們的患者需要的不是高學歷的醫學博士,而是技能好的臨床醫生。”白繼庚説。

    醫學生就業兩頭“撂荒”現象如何化解?受訪人士建議,相應政策應做出及時調整,比如實行在校預備執業醫師、加入實習學制,以及免費培養醫學定向生等。如果這些政策能連續實施,中國基層不愁沒醫生,醫學生就業難題也能緩解。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泰石正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泰石正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