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劉奇葆邀請道孚縣前進一村部分群眾觀看《復興之路》

2013年09月16日 21:56 來源:四川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9月14日淩晨4點半,隨著北京飛往成都的KN2930航班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降落,甘孜州道孚縣鮮水鎮前進一村黨支部書記春蓮和村組幹部、黨員等一行19人的北京之行也劃上句號。過去五天時間裏,在天安門、故宮等景點參觀遊覽,春蓮一行不僅實現了“走出高原藏村,感受祖國大好河山和繁榮富強大好局面”的美好願望,還收穫了意外之喜——在北京見到了四川的“老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老書記還邀請大家到國家博物館觀看了《復興之路》展覽。

  想給老書記講講藏區新變化

  “奇葆書記在四川時,心繫藏區發展和穩定,為藏區人民辦了很多實事好事,像9+3免費教育計劃、牧民定居行動等。我們到北京來一趟不容易,也一心想著能跟奇葆書記見個面,告訴他藏區發展情況,表達藏區農牧民群眾對他的感恩之情。”

  原來,春蓮與劉奇葆不止見過一次面。2008年9月,劉奇葆在前進一村調研時,剛當選村黨支部書記一年的春蓮帶領村黨支部抓班子建設、産業發展,並通過村民活動中心的建設增強了黨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受到劉奇葆的充分肯定。2011年底,在成都舉行的省第六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作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春蓮再次見到劉奇葆。“他一見面就叫出我的名字,讓我既吃驚又激動,可見藏區基層群眾在他心目中佔有多重的地位。”

  感人的細節春蓮記憶猶新。在去北京前,春蓮就萌生一個想法:一定要找機會去看看老書記。這個想法也得到了同行的黨員幹部的響應。到北京後,領隊的道孚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楊安瀾在11日下午抱著試一試的心理撥通了中宣部的電話,表達了大家的心願。沒想到,12日中午,好消息就傳來了:奇葆書記要跟鄉親們見面,而且還邀請大家觀看《復興之路》展覽!習慣用歌舞表達情感的藏族同胞們當即就在飯廳裏揮起衣袖跳起舞、唱起歌,喜悅之情難以言表。

  不忘囑託再添實幹勁頭

  13日早上9點,在國家博物館西門,身著藏服、早早等候的春蓮和鄉親們見到了大家的老書記。一見面,楊安瀾、春蓮等上前向劉奇葆獻上哈達,以藏家人的禮儀錶達對老書記的問候和祝福。劉奇葆面帶微笑,一一跟大家握手,“鄉親們都還好吧?在北京學習、參觀,生活還習慣吧?”溫暖的問話,讓大家心裏熱乎乎的。

  春蓮説,她“膽子”大,就高聲回答:大家在北京生活過得慣,學習、參觀都有很大的收穫。劉奇葆説,就是要多出來學習,開闊眼界,開拓思路。他又問:“9+3免費教育還在繼續嗎?”鄉親們七嘴八舌地告訴他:不僅在繼續,而且全省新增的八大民生改善事項中,還將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擴大到民族地區的所有義務教育學校,民族地區幼兒園也全面實行保教費減免資助政策。現在最早參加“9+3”的孩子都已經畢業啦,有的在城裏上了班、有的參了軍、有的考上了公務員,我們那裏已經沒有輟學的娃娃了……劉奇葆聽後高興地説:孩子們有了技能,有了工作,有了未來,我們就放心了。

  牧民群眾的定居房都建好了吧?路是不是更好走了?在定居點能就近看病不?對藏區群眾生活的細節,劉奇葆仍然十分掛念。春蓮和鄉親們把藏區群眾生活的新變化一一道來,劉奇葆聽得十分認真。

  春蓮還跟他講到正在開展的群眾工作全覆蓋活動,比如前進一村黨支部就跟縣城關小學黨支部結對共建,每月開展活動,村民也跟結對的幹部“親戚”打成一片,大家感覺到藏區更加團結穩定了。劉奇葆又笑著點頭囑咐説,要把村裏的活動室利用好,相信我們村組幹部的腰桿能撐得起來一片天,能帶領群眾實現全面小康。請把我的祝福帶給鄉親們,祝願大家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回想當時的情景,春蓮仍然難抑激動。她説,臨別時,奇葆書記與大家合了影,還囑咐大家仔細參觀《復興之路》。一幅幅照片,一張張圖表,一段段文字,一件件實物,將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邁向復興的偉大歷程完整呈現眼前,令春蓮和村民們感到深深震撼。“看著國家從貧弱落後到繁榮強大,我們的心情也從沉悶到喜悅,更深刻體會到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共産黨才能救中國!”

  春蓮説,他們會把此次北京之行體會到的感動、震撼,收穫到的經驗、啟示帶回藏區,帶到基層。同時,也將以排除萬難的決心和勇氣,把本職工作做好、做實,“讓藏區更穩定、更團結、更美麗、更富裕,不辜負大家的期望!”記者 熊潤頻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帥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帥

原稿件來源:四川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