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中科院回應“張曙光索賄2300萬評院士”

2013年09月12日 09:08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聲明稱未曾收到與張曙光“花錢參評”的相關投訴;如查實哪位院士受賄,絕不姑息

  據新華社電 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11日就媒體報道張曙光“花錢參評院士”一事發佈聲明。聲明中説,中科院未曾收到與張“花錢參評”的相關投訴。如查實哪位院士有受賄等違法行為,中科院絕不姑息,歡迎社會監督。

  聲明中説,我們從媒體報道中注意到,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副總工程師張曙光在法庭上供稱,其受賄的部分錢財用於參評院士。張曙光曾于2007年和2009年被鐵道部推薦為我院院士候選人,兩次均未當選。

  中科院學部工作局表示,在張曙光參選過程中,中科院未曾收到與張“花錢參評”的相關投訴。在此次有關方面的司法調查中,如查實哪位院士有受賄等違法行為,除其本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外,中科院將按照院士章程的規定和程式嚴肅處理,絕不姑息,歡迎社會監督。

  聲明中説,中科院一貫堅決反對院士增選過程中的各種不正之風和違法違紀行為,近年來進一步加強了院士增選工作中各類人員行為規範的制度建設和執行力。今年是院士增選年,將嚴格按照《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把握增選標準,嚴格堅持院士評選的獨立性和學術性,嚴格執行增選行為規範和工作紀律,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增選程式,確保院士增選工作公平公正。

  ■ 背景

  張曙光為當院士索賄2300萬

  日前,原鐵道部副總工程師、運輸局局長張曙光向企業鉅額索賄,用於參評院士一消息引發公眾譁然。

  公開資料顯示,在中科院2007年和2009年院士增選中,張曙光都曾參選,兩次參評專業都是“鐵道車輛”。

  張曙光涉嫌受賄案10日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庭審中,張曙光回憶:2006年他為參評院士做準備,戈建鳴得知後主動找到他,表示需要用錢、用多少就跟他説。張曙光回答“200萬元差不多”。大約2006年底2007年初,戈建鳴第一次給張曙光拿來了200萬元。

  據張曙光供述,2007年參評因少了7票落選,他多次和戈建鳴電話溝通參評院士一事,主要商量“如何花點錢”促成此事。“戈認為是錢花得不到位,不是想像得這麼簡單,下一次要早作準備。”此後,戈兩次從常州開車到北京京都信苑飯店,每次將300萬的現金用紙箱裝好後交給張,用於張曙光參評院士開銷。

  王建新則在接受調查時稱,“2008年7、8月,張曙光找我去他辦公室,當時他正在準備第二次申請院士,需要組織科研成果,讓院士們了解他的成果,還要打點評審,需要一些費用。”王建新立即表示可以“贊助一部分”,第一次給張曙光送去500萬。

  2009年3、4月,張曙光的初評挺順利,在他的辦公室,王建新表示“評上了還得感謝評審”,自己可以再贊助。王建新説,2009年,張曙光第二次以1票之差落選,很沮喪。王建新則表示,即使落選了,也得感謝評審,當年11月份,他又給了張曙光500萬。

  對於收受北京博得交通設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陳丙玉錢款人民幣500萬元,他同樣表示“當時正是第二次申請院士,需要花錢。”

  ■ 追訪

  “評院士需強大財力支援是公開秘密”

  “院士要自覺抵制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對增選工作的影響以及行政上的干預,不對任何個人和單位作承諾,不接受請托説情和各種名目的送禮,不參加可能影響院士增選公正性的各種會議和活動。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中院士行為規範》”

  “在此次張曙光案件中,需要“打點”的究竟為何人,必須追查。這反映出院士評選中“跑要”的不正常現象,雖然一直強調要拒絕拉關係跑票,但這種現象卻沒有完全杜絕。而這麼巨大的金額更説明瞭問題的嚴重性。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張曙光鉅額索賄因參評院士“需要花錢”的消息引發公眾諸多質疑。很多人在問,評院士也要花錢?這些錢都花在了哪兒?院士評選是否存在“不能説的秘密”?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告訴記者,院士必須是在國內、國際有原創性成果,並且在這個領域是學科帶頭人,有重大社會經濟貢獻的。“這些成就是幹出來,不是跑出來的。”

  院士享受的“最高學術稱號”“終身榮譽”等桂冠,讓很多人趨之若鶩。近年來,院士增選工作備受關注,有關質疑也層出不窮。

  國際著名海洋科學家、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汪品先院士説,張曙光索賄參評院士一事,充分暴露了我國院士評選制度存在的問題。我國現行的院士制度是特殊時期的産物,今後如果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一制度將受到更多爭議。

  上海市第十一屆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沈建華研究員認為,近年來很多案例都説明,目前在我國的院士評選中,出現越來越需要“運作”的情況,甚至由單位出面,組織強大的公關團隊,有強大的財力支援,這在圈內幾乎是公開的秘密。當選院士的人,不一定是科研能力最強、學術成就最突出的,而是那些擁有一定社會地位、能夠調動一定行政資源的人。

  有的院士爭著去當官,有的官員又花鉅資“跑”“要”院士,這種現象讓公眾擔心,院士會不會成了“官員俱樂部”?

  實際上,2009年,兩院院士新增選名單中,就包含了很多高校或研究機構的領導,有行政職務的候選人居多,曾引發很大爭議。

  ■ 社論

  張曙光自供“賄選”院士,應該徹查

  對於張曙光的自供狀,應該儘快啟動調查程式,徹查這一“案中案”的詳細情由。

  新華社報道,9月10日,張曙光涉嫌受賄案開庭審理。在庭審中,張曙光稱,他先後3次向今創集團總裁戈建鳴索取錢款共計人民幣800萬元、兩次收受武漢正遠鐵路電氣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建新共計1000萬元、收受北京博得交通設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陳丙玉錢款人民幣500萬元,均與參評院士“需要花錢”有關。公開資料顯示,在中科院2007年、2009年兩次院士增選中,張曙光都位列技術科學部的候選人名單中,兩次參評專業都是“鐵道車輛”。

  中科院學部工作局昨日晚發表聲明,表示在張曙光參選院士過程中,中科院未曾收到關於“花錢參評”的相關投訴。中科院回應及時,應該肯定,但是未收到投訴不等於“賄選”不存在,現在庭審情況等於提供了“投訴”,接下來建議中科院主動展開自查。

  根據張曙光供述,2007年參評因少了7票落選,他多次和戈建鳴電話溝通,主要商量“如何花點錢”促成此事。王建新則在接受調查時回憶稱,2008年7、8月,張曙光找他表示正準備第二次申請院士,要打點評審,需要一些費用。王建新立即表示可以贊助,給張曙光送去500萬。2009年張曙光第二次落選,王建新又表示,即使落選也得感謝評審,又給了張500萬。

  自述和佐證有生動細節,再加上這對他本人受賄案並無利處,張曙光的確曾以參選院士之名受賄、索賄,但這些錢到手之後,送出去了沒有?送出去了多少?又都“打點”了誰?有待進一步調查。

  近年來院士評選屢遭詬病,張曙光無疑又添了一劑猛料。2011年8月,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在院士增選中落選後,引起各方關於院士評選黑幕的種種猜測。同年12月,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幹亦透露,在當年的增選過程中,“發現個別候選人違反了紀律,做了不該做的事情”,比如遞送禮品等。

  此外,2011年兩會期間,71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運泰委員也表示,快到評院士的時候,一些院士候選人就以邀請開會等名目與擁有投票權的院士接觸,好吃好喝好招待。

  如今,公眾對院士評選是否存在黑金交易,更加疑慮重重。因此,對於張曙光的自供狀,應該儘快啟動調查程式,徹查這一“案中案”的詳細情由。至於具體的調查,或可循著張曙光角逐院士的路徑順藤摸瓜,查個明白。

  一方面,前兩年有媒體報道,張曙光為申請院士,曾專門召集一批科研機構的學者,捉刀代寫高鐵相關書籍,如《鐵路高速列車應用基礎理論與工程技術》。究竟有哪些機構和學者參與,其與張曙光又是何種的利益交換方式,等等,都有必要搞清楚。

  另一方面,據披露,在兩次院士增選過程中,有專門的公關團隊為其跑評委、送禮物,勾兌選票。那麼,到底又有哪些院士評委接受了張曙光派送的錢物,被買了“豬仔”,成為一隻為金錢而舉起的手?這些情節,不僅中國科學院應該組成調查組,前往供述涉及的有關地方和單位進行核實;檢察機關也應該啟動相關的程式,進行調查。

  2300萬元的“打點費”,絕不是小數目。張曙光的自供狀,或可成為進一步改進院士評選制度、凈化學術風氣的契機。當此之時,不僅要徹查張曙光的“腐敗輸出”,更要加快推動院士評選的公開透明,為院士祛魅,為科學助力。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