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婚禮光酒席20萬 當民風被奢靡浸染理性消費需更加重視

2013年09月11日 16:16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當民風被奢靡浸染……

  王岐山在天津調研時強調,中秋是傳統佳節,傳承著民族優秀文化和情感。國慶節是舉國歡慶的日子。近年來,不正之風浸染了節日文化,月餅、大閘蟹等節禮越送越奢華,與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漸行漸遠。

  奢靡之風在對黨風産生不良影響的同時,也在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和價值取向。為什麼我國民間文化中總有追求奢靡的因素?總是會有“敗由奢起”的問題?

  成由勤儉敗由奢,國人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道路?是勤儉持家,一步一個腳印的圓夢之路;還是奢靡享樂,消費建立在浮雲流沙之上的幻影?每個人,都需要做出思考和行動。

  名牌之奢

  上萬消費還是“撿便宜”

  晚上10點,首都機場2號航廈2層國際出發口,王明姬仰頭在紛雜的航班資訊中,尋找著自己要坐的航班。這一次,她選擇的是淩晨出發的“紅眼航班”,理由與許多選擇“紅眼航班”的旅行者一樣——票價便宜。

  這已經是今年王明姬第四次出境遊,在旁人艷羨她的同時,王明姬也有自己的苦衷:“一齣去玩,身邊就有人讓幫忙帶這個包、那個表,搞得我玩的心情都沒有了。”

  喜歡旅遊但不愛購物的王明姬,這兩年來學習了不少“奢侈品”的知識,全是跟著身邊旅遊的朋友,在境外購物學會的。

  第一課是在香港,愛好美食的王明姬,原本想直奔心儀的餐廳,卻被同事拉到海港城附近的購物街。街邊全是LV、GUCCI等奢侈品牌的店面,讓王明姬沒想到的是,在內地冷冷清清的奢侈品店,在香港卻排起了長隊。

  “我當時的第一反應,香港人可真有錢,買GUCCI都排隊。”王明姬的想法,剛一齣口就惹來同事的一陣嘲笑,“她們説我太土了,來排隊的,基本都是內地來的遊客。”

  隨著同事的指引,王明姬也進了其中一家奢侈品店,一個普普通通的皮質錢包都要五千元起,實在讓王明姬咂舌不已,不過她的同事卻一個個挑得不亦樂乎:“那情景跟菜百賣金首飾的情況差不多,所有人都在挑,都在買,好像這些商品都不要錢一樣。”

  帶著兩個皮包,同事心滿意足地走出奢侈品店,按同事的話説,兩萬多塊的皮包,是撿了個大便宜:“據説內地價格要貴幾千。”

  出去旅遊幾次後,王明姬發現,這樣的情景不只發生在香港,除了海島遊,國人走到哪,第一件事都是購物:“其實我的同事也不是什麼高收入人群。但是現在攀比的風氣很盛,你拿一個LV,恨不得我就要背個愛馬仕,有些同事攢半年錢,就為買一個包,這時候出國旅遊就是最好的‘淘貨’機會。”

  國人愛“淘貨”,也讓吃旅遊飯的人,看到了更多商機。在某知名旅行社做國外導遊的小剛便透露,“淘貨”早就是旅行社的利潤增長點:“導遊們都會有目的性的去推銷,這已經算不上潛規則。”

  “旅行社會帶遊客去一些購物店,這是常識。但實際上,很多常購物的遊客,並不滿足於這些購物店,他們的目標還是奢侈品店。”小剛介紹,除了一些“明顯有錢”的遊客,一些並不算闊綽的旅遊者,也願意在旅遊之中“奢侈”一把。

  淘貨的遊客多了,有些導遊甚至搞出一套流程:“第一站購物先買箱子,或最後一站補箱子,一個箱子出來,兩個箱子回去,都成了遊客的傳統了。”

  超出個人能力的消費,我覺得有幾個原因,一來是這幾年老百姓的生活變好了,都希望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二是很多人有攀比的思想,社會上充斥著奢侈品就是好的資訊,許多人很認同。多個理由交織在一起,讓國人成為了境外奢侈品消費主力軍:“因為有許多人在其中有利可圖,所以大家並沒有改變這個局面的動力,以至於現在遊客動不動就幾萬的消費,還覺得自己是在撿便宜。”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