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專家解讀習近平主席接受五國媒體聯合採訪

2013年09月04日 13:1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金秋時節,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始了五國之行。這是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以來首次訪問中亞四國、首次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首次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舉世關注。

  行前,習近平接受土庫曼等五國媒體聯合採訪。專家表示,習主席的重要闡述預示了此次重大外交行動的主線和亮點,將為世界經濟復蘇、地區穩定發展注入強勁正能量。

  G20峰會: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中國信心

  習近平在闡述中國經濟形勢時表示,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我們有條件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各國創造更廣闊空間和發展空間,為世界經濟帶來更多正面外溢效應。

  專家認為,習主席的重要闡述,向世界傳遞了中國信心、中國觀點和中國態度。

  “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有一定的放緩,中國經濟發展影響全球經濟走向,所以大家都希望聽到習主席對中國經濟的闡述。”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説。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説,習主席的闡述向世界表明,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不是“硬著陸”,而是良性調整的結果;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將為世界經濟復蘇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指出,我們確實面臨地方政府債務、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等困難,但這些問題都處於可控範圍之內,我們有能力處理好。陳鳳英錶示,這展現了中國領導人的自信,有力回應了那些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

  習近平在採訪中還就中國對二十國集團領導人聖彼得堡峰會的期待、二十國集團特點和作用等問題進行了闡述。

  曲星説,當前世界經濟不確定因素很多。很多發達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會對世界經濟産生很大影響,他們如何行動,全世界非常關注。

  陳鳳英説,發達經濟體應當與新興經濟體共同承擔起對世界經濟的責任。在考慮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退出等問題時,應充分考慮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新興經濟體為世界克服金融危機作出了巨大貢獻,發達國家不能過河拆橋。”她表示,隨著危機漸行漸遠,二十國集團也面臨由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經濟治理機制轉型的問題。

  專家表示,未來二十國集團應作為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機構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同舟共濟、互利共贏,促進世界經濟平衡可持續發展。

  習近平表示十分期待同老朋友普京總統舉行會晤,並高度評價俄羅斯為舉辦此次峰會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專家表示,中俄在多邊場合的密切配合,體現出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高水準,也賦予了此次會晤特殊意義。

  上合組織合作:維護地區穩定發展的中國力量

  習近平指出,上海合作組織成立12年來,成員國結成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面對複雜的國際和地區形勢,維護地區安全穩定和促進成員國共同發展,過去、現在乃至將來相當長時期內都是上海合作組織的首要任務和目標。

  中國前駐烏茲別克大使、上合組織前副秘書長高玉生説,以去年6月的北京峰會為標誌,上合組織進入了全面推進務實合作的發展快車道。在當前國際政治經濟不確定性增多的背景下,上合組織發展面臨更多挑戰,這要求成員國進一步凝聚共識、加強合作、協調行動。

  習近平提出,中方認為有必要賦予上海合作組織地區反恐怖機構禁毒職能,加強其綜合打擊“毒恐勾結”的能力。

  高玉生説,“毒恐勾結”表現為“以毒養恐,以恐護毒”,恐怖主義和毒品威脅是上合組織面臨的嚴峻問題,各國需要明確職責,加強合作。

  習近平提出,各方有必要加快實施交通、能源、通信、農業等優勢領域合作項目,加緊研究建立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

  高玉生認為,建立開發銀行是大勢所趨。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秘書長孫壯志説,開發銀行能夠使上合組織更好確定優先項目,保障重點項目。

  習近平指出,推動上海合作組織發展要繼續發揚一種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

  高玉生説,上合組織能發展到今天,與始終堅持“上海精神”密不可分。上合組織的定位是結伴而不結盟,積極開展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拓展合作空間。加強夥伴網路建設是目前上合組織面臨的新課題。

  訪問中亞四國:深化互信合作共贏的中國意願

  中國與中亞國家是友好鄰邦和重要合作夥伴。訪問期間,習近平將與中亞各國領導人就深化雙邊關係、推動各領域互利合作等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並提出新的合作建議,全面提升中國與中亞各國雙邊關係水準。雙方還將就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協調立場。

  專家指出,目前中國與中亞各國在貿易、能源、交通、電信、農業等領域開展了良好合作,互為重要貿易夥伴,合作前景廣闊。

  “除了一般的貨物貿易,中國與中亞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合作緊密,在與中亞實現互聯互通上取得了很大進展。”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姜毅説。

  高玉生説,中國與中亞國家在能源、交通、通訊等領域合作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未來要不斷創新發展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打造立體的、多方位的現代化絲綢之路。

  中國前駐土庫曼大使吳虹濱説,中國與中亞國家發展合作是平等互利的,相信習主席此訪將進一步密切中國和中亞地區的關係。(記者楊依軍、崔文毅、梁淋淋、張鵬雄)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