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廣州白雲官場刮骨療毒 81名官員先後因貪腐落馬 圖

2013年07月23日 10:46 來源:羊城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白雲區不少違紀違法問題都與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有關。記者 湯銘明 攝

  白雲區城管幹部王寶林查控違建,收受鉅額賄賂(資料圖片) 。記者 黃巍俊 攝

  “現在辦事都不知道找誰。”午後,烈日照在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東華村村委會門前的馬路上,行人稀少,一位準備到村委會辦事的中年婦女,停在了村委會門前的村務公開欄前,看著村“兩委會”成員的照片,喃喃自語。在東華村,11名村“兩委會”成員中,共有10人在這次肅貪風暴中落馬。

  廣州市紀委通報稱,近期,白雲區被立案查處的幹部由此前的62名上升到81名,其中落馬的官員還包括原區委書記谷文耀、原常務副區長鐘向東、原副區長吳錦明及早前被“雙規”的區政府黨組成員劉健生。

  這場肅貪“風暴”的前夕,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幅跨越式發展的美好藍圖———2002年至2011年這10年中,白雲區的GDP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GDP總量由年的343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1076億元。

  中山大學教授袁奇峰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郊區就是一個被城市不斷掠奪的對象,好東西被拿走後,留下了很多問題。

  迷茫的江湖

  東華村從過去的一窮二白到現在村民們紛紛洗腳上田,建起漂亮的樓房,當地人至今還在稱讚村幹部的優秀,即便談到10名村“兩委會”成員因貪腐落馬,仍有村民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白雲區的肅貪“地震”中,東華村11名村“兩委會”成員中,10人涉案被抓,分別是:村原黨總支書記黃樹溪、原村主任周本財、原黨總支副書記劉惠球、原村委副主任鐘耀龍、原黨總支委員黃漢文和周永釗、原村委委員林玉鶯和周展平及周錦河、原聘用幹部劉志堅。目前,廣州市檢察院已經立案受理了黃樹溪等10人涉嫌受賄案。

  東華村位於白雲區北部,背靠白雲機場,不遠處便是靜靜流淌的流溪河。站在村頭,可以看見一架架飛機從身旁不遠處起飛和降落。夏日午後,村民們打著赤膊聚在村裏人多的地方閒聊下棋,偶爾還到村委會裏喝茶聊天。這些村民們如今已經洗腳上田了。

  提到洗腳上田,不少村民對原村主任周本財感激不已。據村委會工作人員介紹,東華村現有常住人口6000多人,外來人口1萬多人,早在2008年,村轄區內的企業就有100多家。今年59歲的周本財,從部隊轉業後便回村任職,一幹就是20多年。

  不少接受採訪的村民反映,東華村在由“一窮二白”到“洗腳上田”的過程中,周本財功不可沒,而且“人也很好”。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末,周本財借助白雲機場建設、東華村搬遷的東風,讓這個曾經的貧困村一下子發展了起來。

  “村民生活有什麼困難,向他(周本財)借個兩三千,他都很樂意。機場那邊離我們近,機場的員工都來我們這邊租住。他還問機場那邊缺不缺人,讓他們接收我們村的人,解決了大量就業問題。”

  年11月,在廣州舉行的全市農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高級培訓班座談會上,黃樹溪作為代表發言介紹該村經驗時説,2005年,村裏利用空港優勢和優惠政策,貸款興建了一大批廠房、商鋪,鼓勵經濟社通過物業租賃、提供商業服務等方式,把閒置的土地利用起來,以小投入來獲取長期收益,使村民年均收入達到9500元。該村還積極發揮仲介作用,將850多間村民富餘房屋出租給機場員工,並組建物業管理公司,對出租屋進行統一管理,既解決了機場員工的住宿問題,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據介紹,近年來,東華村每年的集體經濟收入有六七百萬元。村民們洗腳上田,建起漂亮的高樓,租給機場工作人員住宿,每月坐收租金。

  一篇描寫黃樹溪的人物通訊提到,曾有個別企業在經營中遇到資金暫時性困難,員工工資無法及時發放,工人情緒很大,黃樹溪了解情況後,在企業提供擔保的情況下,與村幹部協商,由村先行墊付了工人兩個月的工資,待企業經營好轉後,按銀行同期利息收回,此舉解決了企業的一時之難,也安撫了數百工人的不安情緒,及時消除和化解了不穩定因素。

  “按您所説,村幹部們這麼優秀,怎麼會被抓呢?”面對記者的問題,一位村委會工作人員回答:

  “我們也不是很清楚,可能是有某些外因,導致他們沒經住誘惑,但這並不是他們的本性。”

  “有時候人呢,犯一些錯誤也是難免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來村委會喝茶的村民周大叔不住感嘆。

  “黃樹溪等村幹部集體出事,並非是在徵地拆遷過程中,而是因為一塊地。”村委會一位周姓工作人員透露,“那塊地屬於4個村共有,一個物流公司想租用,我們村開始不想租,但其他村找來,不租也不好。租地過程中,村幹部涉嫌集體受賄。後來租出去了,但人家到現在也沒給租金,也不來投資。”

  嚴厲的整肅

  在經濟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的同時,白雲區的刑事案件總涉案人數和外來被告人數均在廣州12個區市中居第一位。一些幹部甚至沒想過受賄會坐牢。大規模違法用地遭到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點名批評東華村僅是白雲區基層腐敗的一個縮影。更大的震動還在於,白雲區棠溪村18名村幹部集體受賄600多萬元於今年初被判刑,這種“賄金人手一份數額一樣”的“公平”所形成的碉堡式防護網,讓涉案的村官們感到安全,卻令辦案的檢察官驚詫不已:“對於什麼行為是受賄,他們幾乎沒有概念,更不要説拒絕,更沒有想過受賄會坐牢。”

  在今年7月17日白雲區召開的全區紀檢監察工作會議上,該區紀委書記潘文捷的講話,折射出81名幹部被查的反腐現實。潘文捷説,今年全區的反腐倡廉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明顯成效”。

  肅貪之風起于去年10月。當時,廣東省委第八巡視組在對白雲區開展巡視過程中,發現存在著一系列突出問題。3個月後的廣州市委全會上,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點名對白雲區的整治提出了要求。今年以來,隨著整治工作的開展,白雲區“山雨欲來風滿樓”。

  此番“落馬”的白雲區4名市管局級幹部分別是原區委書記谷文耀,原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鐘向東,原副區長吳錦明,及早前被“雙規”的區政府黨組成員劉健生。8名區政府領導班子成員,銳減至5人,媒體報道説,白雲區政府相關人士曾慨嘆:“估計現在區政府常務會議都不夠人開會。”

  一位知情人士介紹,今年60歲的谷文耀是浙江上虞人,當過知青和工廠工人,華南師範大學政治係函授本科班畢業後,進入廣東省委黨校當教師,後任廣州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2002年底調任白雲區委書記至2009年。任職白雲區委書記期間,清理“兩違”和城中村改造成為其任內的重要目標;鐘向東案發前任白雲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鐘向東的一位同事透露,鐘與谷文耀走得很近,深得谷文耀賞識和提拔;吳錦明則先後擔任過區政府接待辦負責人等職;而部隊轉業的劉健生,曾任白雲區永平街黨工委書記等職。

  “一個區短時間一下子倒下80多個人,確實少見。”有人向記者感慨。

  感慨的背後,是白雲區發展與困局的雙重奏。

  近年,白雲區的經濟增速令人刮目。一份由白雲區統計局發佈的歷史數據顯示,2002年至年這10年中,白雲區的GDP增速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實現了最低11.6%、最高13.5%的增速,總量由2002年的343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1076億元,實現了大跨越。

  但幾乎同時,麻煩也不斷。發生於白雲區的貪污受賄、兇殺案件等常常見諸報端。據廣州市中院發佈的《廣州市外來人員犯罪情況調查報告》,年至2010年,案發地在白雲區的刑事案件總涉案人數和外來被告人數均在廣州12個區市中居第一位。

  年2月,由於大規模違法用地,白雲區遭到時任廣州市市長萬慶良的點名批評。今年月,萬慶良率隊到白雲區調研並主持召開白雲區重點工作現場會。萬慶良會上提出的四個要點,明確地剖析了白雲區在規劃定位、産業方向、違建及村務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所在。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黃艷艷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黃艷艷

原稿件來源:羊城晚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