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神十”歸來 我們收穫什麼

2013年06月26日 16:0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經過十五天太空遨遊,三名航太員26日順利返回地球。這是我國載人航太“三步走”戰略第二步第一階段的收官之戰,也是我國載人航太工程的首次應用性飛行。它不僅再次驗證我國已掌握的載人航太相關技術,更使人們對航太應用産生新的期待和希冀。以此為契機,高尖端的航太科技將越來越多地造福人類、服務民生。

  21年前,我國載人航太事業蹣跚起步,21年後,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航太人步步籌謀,將一個個新高度標記在浩渺太空中。截至目前,我國已經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載人航太三大基本技術,建成了較為完備的載人航太研製生産試驗、測試發射、測量控制體系,提升了我國航太産業的整體能力。

  不僅如此,航太“溢出”效應正日益凸顯。每一次飛天試驗探索,背後是成百上千項科技創新、技術更新引領的産業升級、相關産業的直接間接受益。據統計,我國近年來研製的1000多種新材料,80%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近2000項空間技術成果已移植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在衛星通信、導航定位、氣象預報、減災防災、遠端教育等方面得到應用。

  不僅如此,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我國載人航太工程開展了大量空間科學實驗,涵蓋空間環境、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多個領域。如今,包括探月工程等的航太探索和應用日益方便我們的生活:依靠衛星導航,“路盲”也能順利出行;脫胎航太特殊陶瓷涂層衍生出的技術和太空醫學領域中的外層覆膜技術,成就了女性愛美的頭髮奈米離子燙、摩絲;太空中的生物制藥,給無數患者帶來福音……

  此次神十首開應用性先河,太空授課直接體現了航太工程為國民教育服務的功能。一節太空課,可能並不能使孩子記住一個公式、理解牛頓第二定律,但卻可以激起孩子崇尚科學、熱愛航太的夢想和激情。同樣,神舟飛船的十次飛行,也許並不能代表中國已經步入航太強國,但卻已使國家和民族自主創新的熱情更加高漲,其精神力量不可估量。

  神舟十號歸來,中國航太站在一個新起點上。使航太事業走出抽象與神秘,進一步走向應用與服務,造福人類,是我國航太事業的出發點,也是無數航太人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最終目標。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