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李克強走訪時搶鏡頭小孩將從棚戶區遷入新居

2013年06月17日 09:1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打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個月前的一次“突然造訪”後,內蒙古包頭市民高俊平的生活就變得不一樣了:不斷有記者專門前來對他進行採訪、拍照,鄰居們總愛跟他打聽“總理説了些啥”,連他4歲的小孫子,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名人”。因為李克強造訪他家時,他在眾多記者的鏡頭前,光著屁股從衣櫃裏爬進爬出。這段畫面在《新聞聯播》播出後,迅速成為網路上點擊最熱門的視頻之一。每當人們看到“小屁孩”,就會情不自禁地聯想起包頭市北梁的棚戶區。

  這種變化甚至一直持續到現在。6月14日下午,56歲的高俊平和老伴一起走進了該市剛剛建成的“惠民新城”小區。按照當地政府的規劃,曾以為“一輩子都會住在棚戶區”的高俊平,將很快有機會住進這個嶄新的現代居民社區。

  “這小區真不賴,比我想像得好太多了。”高俊平站在敞亮的“樣板房”裏四下裏打量,笑得合不攏嘴。

  在此前的幾十年,高俊平一家一直住在一間20平方米的小平房裏。一個灶臺、一個衣櫃、一鋪炕和一張床,就把屋子塞得滿滿噹噹,幾乎再找不到下腳的地方。煙熏火燎的煤爐、需要排隊等待的旱廁、漏雨的房頂,是他幾十年裏每天需要面對的生活環境。

  在這樣的環境裏,老高跟老伴結婚生子,在這裡給兒子娶了媳婦、幫他們照顧孫子,也在這裡經歷了“買斷工齡”、下崗生活的劇變。最艱難的時候,為了維持生活,年過半百的老伴成了四處給人做家務的小時工,而曾經是鑄造工人的高俊平,也只能去餐館幫人打打零工,“摘棵蔥、剝個蒜”。

  在佔地13平方公里的包頭市北梁棚戶區,像高俊平這樣的城市貧民共有12.4萬人。根據當地政府統計的數據,他們的每人平均住房面積不足15平方米,每人平均月收入不足500元。

  2011年3月,李克強就曾經來到北梁棚戶區考察調研並指出:“棚戶區改造是改善民生、促進發展的硬任務。”今年2月3日,他再次來到包頭市考察,並再次來到這片規模罕見的集中連片棚戶區查看實情。

  沿著一條泥濘、狹窄的巷道,李克強深一腳淺一腳隨機走進了高俊平家裏。

  直到4個月後的今天,高俊平仍能清晰地回憶起那天的情景。當時,他正在床頭切肉,準備燴點酸菜當作小年夜的晚飯,沒想到院門突然被人推開,一群人呼呼啦啦地走進了院子。

  老高當時有點“懵了”。直到有人告訴他,“這是李克強總理”,他才回過神來,並且緊緊地攥住了李克強的手。

  “我當時太激動了。”高俊平説。他記得,李克強一點兒也沒有“大官”的架子。他穿著一條“和自己一樣的黑褲子”,跟自己一起隨意並排坐在床沿上,很自然地拉著家常,詢問自己房子漏不漏雨、上廁所方不方便。

  “我在這兒住了50多年,都習慣了。”高俊平憨憨地笑著説。

  “看到你住的狀況,我心裏面覺得不安。”李克強握著高俊平的手説,“我們正在加快推進棚戶區的改造工程,希望能讓你們住上更好的房子,也讓你們的生活逐步好起來。”

  李克強隨即轉身告誡隨行的當地官員:“對棚戶區的老百姓而言,住房是天大的事。這裡的棚戶區改造必須加快。”

  高俊平當時並沒有想到,自己能那麼快就看到新房。半個月後的2月18日,也就是正月初九,包頭市召開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專題研究加快棚戶區改造事宜。隨後的幾個月時間,當地政府對棚戶區進行了全面摸底調查,加快確定房屋徵收補償的方案、籌措資金,並且回購了上千套房源用於棚戶區居民的安置。

  6月15日,包頭市舉行了北梁棚戶區搬遷改造安置房一期建設項目開工的奠基儀式,首批20戶符合廉租房要求的住戶也在當天領到了新房的鑰匙。據包頭市副市長高志勇介紹,根據當地政府規劃,截至今年年底,北梁棚戶區將有1.15萬戶居民得到安置;到2015年,北梁棚戶區的搬遷改造任務將全部完成。

  “就像總理説的,我們要儘快實現北梁棚戶區居民‘憂居’變‘宜居’的總體目標。”高志勇説。

  4個月前的調研中,李克強在北梁棚戶區當地街道辦的一間會議室裏,與內蒙古4個市的負責人一起召開了棚戶區改造現場會。在煤煙瀰漫的會場中,李克強嚴肅地告誡參會人員:“我們要解決住房這個天大的事,把老百姓的‘憂居’變成‘宜居’。我們不能讓城市這邊高樓林立,那邊棚戶連片;這邊霓虹閃爍,那邊連基本的生活條件都不具備。”

  他強調:“要改善棚戶區老百姓的居住條件,還得用改革的辦法,要讓改革的紅利最終落在老百姓頭上。”

  在出任總理後的首次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再次重復了這一表述。他説:“城鎮化不能靠攤大餅……還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邊高樓林立,一邊棚戶連片。”

  也是在這次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透露,本屆政府將再改造1000萬戶以上各類棚戶區。“這既是解決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也是降低城鎮化的門檻。”

  過去幾年,李克強始終高度關注棚戶區改造建設。在主政遼寧期間,他就大力推動遼寧老工業基地的棚改工程,共改造城市棚戶區2910萬平方米,被聯合國人居署稱讚為“世界奇跡”。出任國務院副總理後,他推動全國範圍加大棚改工作力度,讓1200萬戶約5000萬民眾的居住條件發生根本變化。

  而現在,這樣的變化也即將在高俊平的生活裏出現。包頭市北梁地區的街道工作人員介紹説,等到棚戶區的《房屋徵收補償方案》徵求意見完畢、經人大表決通過,高俊平馬上就能參加報名,在已建成的社區裏,挑選自己的新房。

  6月14日,在“惠民新城”的“樣板房”裏,高俊平和妻子已經開始籌劃他們的新生活了。他欣喜地在衛生間裏轉來轉去:“以後再不用大冷天跑出去上廁所了。”

  過去的幾個月,老高一直懊悔自己沒能更好地招待李總理。當時,李克強側著身子,和他一起擠在床邊。床頭的地下還擺著一個泔水桶和一個痰盂。這一次,他計劃在搬進新家以後買個沙發,這樣下次就能“寬寬敞敞”地招待總理了。

  而整間房子最讓他滿意的,是那間小小的次臥:“這兒能讓孫子住,如果下回總理再來,他就不用光著屁股鑽到衣櫃裏去了。”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