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開創大國關係新模式的政治智慧和歷史擔當

2013年06月10日 10:51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1

  全面規劃未來中美關係的發展,共同努力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6月7日至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了會晤。此次會晤不僅是兩國政府換屆後中美元首第一次面對面接觸和交流,也是中美高層交往的一個創舉。

  回顧中美重新打開交往大門40多年來的歷程,兩國領導人的每一次會晤,都蘊含著豐厚的歷史意義。兩國領導人的交往,一次又一次地引領和推進了兩國關係的發展,産生了廣泛的全球影響。

  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前無古人、後啟來者。規劃發展藍圖,加強頂層設計。在機遇面前正確抉擇,讓中美兩國人民享有合作福祉,讓世界共用中美關係良性發展創造的和平環境和發展機遇。

  此次中美兩國元首會晤,開啟中美“跨越太平洋的合作”新篇章,其戰略意義和歷史意義將在中美關係的發展演進中愈加明晰。

  2

  廢興成毀,相尋于無窮。歷史的車輪碾壓過無數帝國的廢墟,無數次見證了大國的興衰。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之間的對立衝突,帶來太多的血腥和慘烈,留下揮之不去的夢魘。

  國強必霸,似乎成了一條無可撼動的鐵律。依據西方大國崛起的路徑選擇,摻雜著冷戰時代霸權切割擺布世界留下的疑懼,時至今日這一觀念還束縛著某些人對國際關係體系演進的看法。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迅速發展的新興大國。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也是實力最強的守成大國。在一些人眼中,中美兩國完全符合大國爭霸故事中主要角色所需具備的條件。

  套用那些故事的演繹邏輯來預測中美關係未來的情節與結局,似乎也天經地義,順理成章。不少西方人士以哀傷的筆調書寫對中國崛起、美國衰落的憂慮,甚至有人還以豐富的想像力描繪中美未來爆發戰爭的場景。

  新興力量崛起往往會帶來不安與焦慮。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曾言,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是因為雅典實力的增長及其在斯巴達所引起的恐懼。

  美國哈佛大學貝爾弗爾科學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主任格雷厄姆阿利森做出這樣一個判斷:未來數十年全球秩序的關鍵問題是,中美能否避開“修昔底德陷阱”。

  3

  幾年前,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代表團訪問美國時,介紹了中方從共贏思想出發擴大中美利益匯合點的構想。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回應道:“我是搞了一輩子‘均勢’的人,現在看來,在21世紀搞均勢是不行了。還是你們提出的辦法好,擴大利益匯合點,構建利益共同體。”

  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也感慨道:“回顧過去100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如果當時大國領導人的主導思想是你們今天倡導的思想,世界歷史就要改寫了。”

  基辛格和布熱津斯基是公認的戰略大家,他們的感慨和對中國共贏理念的認同,發人深思。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文化多樣化、社會資訊化持續推進,各國利益交融達到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今天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朝和平與發展的目標邁進,而合作共贏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現實途徑。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裏,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老框框內。

  打破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對抗衝突陳舊曆史邏輯的責任,實實在在落在中美兩國身上。中美都是對世界有重要影響的國家,理應在處理大國關係方面發揮示範作用。

  4

  把目光投向歷史,才能更為深切地理解中美合作夥伴關係新局面來之不易。中美關係的新局面源自兩國領導人正確的戰略選擇,也是歷史不斷積累、時代不斷推進的結果。

  得益於40多年雙方合作的積累,中美兩國合作具有很好的基礎。兩國之間有近5000億美元的雙邊經貿規模,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連續10年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場。雙方建立了戰略與經濟對話、人文交流高層磋商等90多個對話溝通機制,擁有220多對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中國有近19萬學生在美留學,美國有2萬多學生在華留學,發展中美關係具有深厚民意基礎。

  中美兩國在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方面擁有更加廣泛的合作基礎、承擔更加重要的共同責任。

  在世界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兩個發展階段如此不同的大國,擁有這樣一種合作夥伴關係。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兩個大國——一個當前的大國與一個崛起中的大國,被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聯結在一起。”見證中美關係發展歷程的布熱津斯基這樣説。

  的確,歷史發展邏輯和現有國際關係理論,還無法完全解釋這樣一對國家何以能夠相互合作、共同發展。中美關係正在突破“不確定性”怪圈,成為國際關係史上的偉大創新。

  偉大的創新需要堅守和拓展,歷史性機遇理應倍加珍惜。

  5

  中美兩國完成各自重要國內政治議程後,兩國關係開局良好,面臨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機遇。3月14日,習近平主席應約同美國總統奧巴馬通電話。中美兩國元首一致重申,共同致力於建設中美合作夥伴關係,探索構建新型大國關係。

  此次中美兩國元首會晤,體現了中美兩國不走歷史上大國衝突老路、開創大國關係新模式的政治智慧和歷史擔當。兩國元首增進了相互了解和信任,達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識,取得重要積極成果,為中美關係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

  美國歡迎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繼續和平發展;一個和平、穩定、繁榮的中國,不僅對中國有利,對美國、對世界也有利。美國希望同中國保持強有力的合作關係,做平等的夥伴。美國總統奧巴馬如是明確表示。

  關於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習近平主席在會晤中用三句話作了精闢概括:一是不衝突、不對抗。就是要客觀理性看待彼此戰略意圖,堅持做夥伴、不做對手;通過對話合作、而非對抗衝突的方式,妥善處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求同存異,包容互鑒,共同進步。三是合作共贏。就是要摒棄零和思維,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對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不斷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沒有合作,不可能有互信;合作成功一步,互信增進一分;互信程度越深,合作空間越大。中美雙方要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閡,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

  中美關係發展需要新思路、新行動、新氣象。

  關於如何將新型大國關係的精神貫徹到中美關係的方方面面,習近平主席還提出了提升對話互信新水準、開創務實合作新局面、建立大國互動新模式、探索管控分歧新辦法等四點建議。

  這些建議是中美兩國領導人的共識,是兩國未來共同的努力方向。

  6

  新的歷史時期,如何把握好、發展好中美關係,讓中美兩國人民放心,讓世界各國人民安心,這是一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課題。

  新形勢下,中美關係要進取、要發展;中美合作要開拓、要創新;中美兩國要互尊、要包容。中美雙方要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出發,牢牢把握中美關係正確方向,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一條新型大國關係之路。

  中華民族和美利堅民族都是偉大的民族,兩國人民都是偉大的人民。只要雙方拿出決心和信心,保持耐心和智慧,既大處著眼、登高望遠,又小處著手、積微成著,就一定能夠完成這項事業。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無論會遇到什麼樣的曲折,歷史總是按照自己的規律向前發展,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黃艷艷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