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首個中央部委試水政務微信 借新媒體講述“中國外交故事”

2013年06月04日 09:5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外交小靈通”微信平臺宣傳海報。 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近年來,外交部一直高度重視運用新媒體開展公共外交。早在1998年,外交部就開辦了官方網站。2011年以來,又先後在新浪網、人民網、騰訊網開通官方微博,以親民的風格、幽默詼諧的語言與網友溝通互動,引領政府機構在新媒體應用上的發展潮流。

  今年5月7日,外交部再次試水網路問政新平臺,開通其公眾微信賬號——“外交小靈通”,這也成為首個正式上線的中央部委政務微信。

  關鍵字自動回復,未來建高效互動機制

  “外交部作為第一家開通公眾微信賬號的中央部委,主要是從工作角度考慮,想更多地貼近網友,讓更多的網友關心、支援中國外交。”談到為何想到利用微信這一網路社交工具,外交部新聞司網路公共外交處副處長朱曉鐘説,“近年來,新媒體的發展無比迅猛。通過微博幾年來的嘗試,我們在新媒體使用上,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微信平臺的開通,也是順應了資訊化、網路化的時代潮流以及新媒體的發展趨勢,是外交部推進公共外交的又一次有益嘗試和探索。”

  據介紹,“外交小靈通”公眾微信平臺的資訊採集由專人負責。目前,定期推出的欄目主要包括:重要外事活動資訊;高級外交官重要講話、文章;駐外使領館活動報道;領事救助和外交知識等。

  “微信的發佈形式很豐富,除了資訊,我們還可以發佈圖片、聲音、視頻等。目前微信工作仍處於起步階段,我們正在著手建立一個資料庫,盡可能地做到對網友提問的關鍵字進行自動回復,大概佔到50%—60%,剩下的由人工回復。新媒體沒有互動就不可能持久。未來,我們還將進一步了解公眾需求,收集公眾意見,逐步建立起與微信‘好友’更為高效的互動機制。”朱曉鐘説道。

  近年來,使用平板電腦、手機等移動客戶端的網民數量大幅增長。“我們若是只通過網站發佈資訊,必然接觸不到更多的網民。所以這兩年來,我們也嘗試進入移動網際網路,不僅開通了官方微博,還在今年元旦推出外交部網站的移動客戶端,網民可以通過手機、iPad上的應用程式(APP)看到外交部網站的移動資訊版。”朱曉鐘錶示。

  延續微博親民路線,內容選擇更加精細

  外交本身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領域,如何兼顧服務性和趣味性是一個難點。如何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擴大公眾的外交知情權,同時讓人更容易接受?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傳統意義上外交和民眾之間的溝通方式。

  “外交語言比較正式,怎麼轉化語言體系,使用網民能夠接受的表達方式,是我們一直在研究的課題。通過幾年的實踐,我們熟悉了網民容易接受的語言,注意不講官話套話,多講故事,也就是要‘接地氣’。‘講外交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傳播方式。”朱曉鐘説,在語言風格上,“外交小靈通”微信延續了微博的親民路線,保持了準確又不失活潑的風格。就像身邊的朋友一樣,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和大家來交流外交話題。

  “在微信與網民互動時,一定要強調可讀性。因此,在發佈內容上,‘外交小靈通’微信會選取一些輕鬆活潑的資訊,採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做外交知識的普及。在重大消息發佈方面,新媒體也與傳統發佈方式截然不同。現在,在微信平臺上,領導人出訪到哪個國家,我們便會做一些當地有意思的知識介紹,如旅遊、文化、社會資訊等,提取當地亮點,提升可讀性,同時兼顧服務性與趣味性。”朱曉鐘錶示。

  “在微信平臺上,我們依然保持親民的路線、詼諧的語言風格。微信的公眾賬號與微博不一樣,每天只能發一次。但這種限制反而促使我們在發佈內容時會更加往深度發展,內容選擇更精細,我們只選擇最重要、最想讓受眾看到的新聞。”朱曉鐘錶示。

  打造全媒體平臺,與網友良性互動

  “微信用戶由於和手機、QQ等用戶終端緊密綁定,‘好友’的‘品質’更高,受眾更真實可靠,傳播也更有效。但微信公眾賬號的經營,對我們來説確實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朱曉鐘介紹,因為微信公眾平臺本身不提供任何的推銷、宣傳功能,只能借助第三方去推廣這個賬號。“所以,我們通過在網站上發消息,舉辦開放日、座談會等公共外交活動推介我們的微信二維碼,同時還在微博裏大力進行宣傳。”

  “從創辦到現在,在新媒體的使用中,我們走了不少彎路,也收穫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現在,資訊來源有了更多保障、發佈手法更加多樣、處理與網友關係的經驗更加成熟。”朱曉鐘錶示,微博的公眾性、傳播性強,微信則側重互動性、私密性。隨著手機移動客戶端的發展,現在可以實現微博和微信的同時使用,將來用起來肯定會更加便利,所以二者之間並不相互干擾。

  “以後還會出現其他的平臺,但即使微博沒落了,‘外交小靈通’也會繼續發展,我們要保證其不管是存在於哪個平臺中,牌子都要深入人心。因此,我們在乎的不是平臺,而是‘外交小靈通’這個品牌,以及如何借助這個品牌開展網路公共外交活動。”朱曉鐘充滿自信地表示。

  “新媒體的拓展空間和潛力很大。未來,我們將繼續利用好兩個‘微平臺’,通過發佈更多的權威資訊和深度觀點提高影響力,努力把‘外交小靈通’打造成一個全媒體的平臺。同時會考慮從線上走到線下,開展更多的活動惠及網友,與網友實現更加積極良性的互動。希望公眾進一步了解、理解、支援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朱曉鐘説。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