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神十本月中擇機發射 王亞平或成第二位女航太員

2013年06月04日 09:32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浩渺星空,又將迎來中國的客人。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新聞發言人昨天宣佈,我國將於6月中旬擇機發射神舟十號飛船,3名航太員將再次訪問天宮一號。昨天,神舟十號飛船、長征二F遙十火箭組合體,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太發射場技術區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如圖)。這標誌著神舟十號飛船發射已進入最後準備階段。

  這位發言人説,神舟十號飛船、長征二F遙十火箭等飛行産品自3月底陸續進場後,按照發射測試流程,已完成總裝、測試等技術區的主要工作。神舟十號飛船在完成推進劑加注後,與運載火箭吊裝對接構成一個完整的組合體。

  昨天9時,承載著組合體的活動發射平臺緩緩駛出載人航太發射場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在完成各項技術狀態確認後,沿著1500米的無縫鋼軌,以每分鐘不超過20米的速度,安全轉運至發射塔架。今後幾天,發射場將陸續進行飛船、火箭功能檢查和船箭地聯合測試等工作,進行最終狀態檢查和確認後,火箭加注推進劑,擇機實施發射。

  據了解,神舟十號飛船發射成功後,將與2011年發射升空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交會對接,開展相關空間科學試驗。目前,執行飛行任務的八大系統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航太員飛行乘組已按計劃完成了相關項目訓練,並針對飛行任務期間的空間科學實驗及太空授課活動,組織開展了專項地面模擬訓練,各項操作技能熟練,身體和心理狀態良好。

  據悉,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于5月下旬降軌至對接軌道,在軌運作正常,滿足後續任務要求。新華社供圖

  延伸閱讀

  新任務: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應用性飛行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新聞發言人此前表示,我國將實施的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將開展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應用性飛行。

  根據任務計劃,此次任務的主要目的有四項,一是為天宮一號在軌運作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進一步考核交會對接、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和性能。二是進一步考核組合體對航太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太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三是進行航太員空間環境適應性、空間操作工效研究,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航太器在軌維修試驗和空間站有關關鍵技術驗證試驗,首次開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學講座科普教育活動等。四是進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飛行任務的功能、性能和系統間的協調性。

  神舟十號將背負著對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技術進行“拾遺補缺”的任務。航太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中科院院士包為民介紹説,與“神九”相比,神舟十號主要是從實驗性向應用性的進一步驗證,相當於載人飛船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進入定型階段,為以後進一步開展空間實驗室研究和建造空間站奠定天地往返運輸系統。

  新實驗:繞飛天宮一號 為空間站建設做準備

  此次載人交會對接後,除了開展飛船和“天宮一號”的組合體飛行、自動和手動對接等實驗,“神十”還將進行一些繞飛等新實驗。所謂“繞飛”就是指飛船可以繞著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飛行。這也是為將來空間站建設做準備。因為空間站可能有多個對介面,飛行器不一定從一個方向進行對接,要繞到另外一個口上去對接,所以就需要對繞飛的功能進行進一步考核。

  此次將是飛船在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説,“神十”發射並完成與天宮一號空間交會對接等任務後,我國載人航太第二步任務第一階段將完美收官,全面進入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研製階段。

  新火箭:十余項技術改進 提高安全可靠性

  記者了解到,用於發射神舟十號飛船的長征二F遙十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是目前中國所有運載火箭中起飛品質最大、長度最長的火箭。

  與發射“神九”的火箭相比,這枚火箭進行了十余項技術改進,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新飛人:王亞平或成我國第二位太空女航太員

  據《羊城晚報》報道,神舟十號仍或將有女性航太員參與。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日前透露,神舟九號的3位航太員均未參加神舟十號乘組的選拔,而來自山東煙臺的王亞平是當前唯一參加選拔訓練的女航太員。這也意味著,王亞平或將成為中國第二位太空女飛人。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