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退休官員出境遊一路吐痰 稱花錢了外國人毛病多

2013年05月29日 08:47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盤點國人出境遊陋習:退休官員走到哪痰吐到哪

  昨日,河南平頂山一景區推行“到此一遊”服務,歡迎遊客刻畫留念。王天灝 攝

  【中國公民出國(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

  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注重禮儀,保持尊嚴。

  講究衛生,愛護環境;衣著得體,請勿喧嘩。

  尊老愛幼,助人為樂;女士優先,禮貌謙讓。

  出行辦事,遵守時間;排隊有序,不越黃線。

  文明住宿,不損用品;安靜用餐,請勿浪費。

  健康娛樂,有益身心;賭博色情,堅決拒絕。

  參觀遊覽,遵守規定;習俗禁忌,切勿冒犯。

  遇有疑難,諮詢領館;文明出行,一路平安。

  新京報訊 (記者郭超)近日,國家旅遊局網站發佈了“中國公民出國(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120個字的指南內容涉及遊客禮貌、節約、注意風俗習慣等多方面。同時發佈的還有,“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

  “中國公民出國(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提及不喧嘩、拒絕賭博色情、切忌冒犯禁忌、用餐不能浪費等。國內遊的內容則更為詳盡。其中指出,不在文物古跡上涂刻,不攀爬觸摸文物,拍照攝像遵守規定。

  這兩個旅遊文明公約並不是首次發佈,是2006年10月由中央文明辦、國家旅遊局聯合發佈的內容。昨天,記者多次聯繫國家旅遊局宣傳部門,未得到進一步消息。

  旅遊業內人士分析,國家旅遊局此時發佈以上資訊,其背景是中國遊客在境外旅遊不文明行為近階段頻發,國家旅遊局將上述公約重提旨在提醒各旅遊經營者和遊客努力克服旅遊陋習。

  “到此一遊”出自何處?

  據可考證資料顯示,最早出現于《西遊記》,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大聖行時,忽見有五根肉紅柱子,撐著一股青氣。他道:“此間乃盡頭路了。這番回去,如來作證,靈霄宮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説:“且住!等我留下些記號,方好與如來説話。”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氣,叫:“變!”變作一管濃墨雙毫筆,在那中間柱子上寫一行大字雲:齊天大聖到此一遊。

  ■ 連結

  國內旅遊文明公約

  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 營造文明、和諧的旅遊環境,關係到每位遊客的切身利益。做文明遊客是我們大家的義務,請遵守以下公約:

  1、維護環境衛生。不隨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亂扔廢棄物,不在禁煙場所吸煙。

  2、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嘩吵鬧,排隊遵守秩序,不並行擋道,不在公眾場所高聲交談。

  3、保護生態環境。不踩踏綠地,不摘折花木和果實,不追捉、投打、亂喂動物。

  4、保護文物古跡。不在文物古跡上涂刻,不攀爬觸摸文物,拍照攝像遵守規定。

  5、愛惜公共設施。不污損客房用品,不損壞公用設施,不貪佔小便宜,節約用水用電,用餐不浪費。

  6、尊重別人權利。不強行和外賓合影,不對著別人打噴嚏,不長期佔用公共設施,尊重服務人員的勞動,尊重各民族宗教習俗。

  7、講究以禮待人。衣著整潔得體,不在公共場所袒胸赤膊;禮讓老幼病殘,禮讓女士;不講粗話。

  8、提倡健康娛樂。抵制封建迷信活動,拒絕黃、賭、毒。

  ■ 講述

  昨天,記者採訪部分旅行社以及領隊、導遊,並隨機採訪遊客。總結出中國遊客出境遊十大陋習,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居首。中國遊客還將搶座位、不排隊等習慣帶出國門。一項國際旅遊網站去年的調查顯示,中國遊客給人留下的印像是“有錢沒禮貌”。

  十大陋習

  1、大聲喧嘩

  2、亂扔垃圾

  3、隨地吐痰

  4、不遵守秩序

  5、破壞文物

  6、不尊重當地風俗習慣

  7、不保護環境

  8、吃自助餐浪費

  9、不經過他人允許隨意拍照

  10、衣冠不整參觀廟宇或博物館

  國人出境遊有哪些陋習?

  1 李勇帶團時間:11年 線路:歐洲

  “走到哪痰吐到哪”

  飛機還沒有在雪梨的機場停穩定,旅遊團中幾位坐在後艙的遊客就急不可待地站起來取行李,前排的老外齊刷刷地扭過頭“圍觀”。三年前的一幕,李勇記憶猶新。

  中國遊客沒有秩序,似乎是他在歐洲帶旅行團聽到的唯一評論了。但這不是他最難以忍受的遊客陋習,他最不能接受的是遊客隨地吐痰,因為在歐洲國家,隨地吐痰這種行為幾乎是絕跡的。一位黑頭髮黃皮膚的遊客在景點吐痰,就已經不僅僅反映個人素質問題,折射的是中國遊客的形象。

  他記得一次帶團去義大利,團裏有一位東北的客人,據稱是退休下來的縣委書記,他走到哪吐到哪,在博物館裏吐痰,周圍的外國人投來異樣和鄙夷的眼光。看到這一幕,李勇馬上上前制止,這位客人並沒聽勸,還説“我花錢了,外國人咋毛病這麼多。”李勇只好自己蹲下用紙巾把地上的痰擦乾凈。“被老週邊著看,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李勇的公司還曾經收到過來自聖彼得堡一家酒店的投訴信,稱酒店按照40人、一人3顆準備早餐雞蛋,可到閉餐前又追加了80顆雞蛋。此後,這家酒店對中國遊客採取了臨時措施,就餐的中國遊客需要脫掉外套。“遊客問我為什麼,我只能跟他們解釋屋裏太熱。”

  2 華榮 帶團時間:10年 線路:歐洲

  “在景區大聲喧嘩”

  領隊華榮2002年開始就作導遊,華榮認為中國遊客在國外的景點大聲喧嘩容易造成不良影響,在景區、博物館、飛機上,都會有成堆兒的中國遊客大聲説話聊天。一個團40人,即使38個人很有禮貌,只要有一兩個人大聲嚷嚷,外國人就會認為中國遊客的素質不好。

  中國遊客還愛爭搶,不管吃自助餐、排隊等車、辦證件,只要一個人搶,其他人就會跟著。華榮説在個別遊客不良行為的驅動下,而且這個遊客獲得了好處,其他遊客會跟風,造成惡劣影響。

  華榮認為要給中國遊客時間,去了解旅遊的意義,去適應旅遊文化。中國旅遊發展時間短,很多中國遊客還不懂得怎麼享受旅行,就涌向了陌生的國家,風俗不同、習慣不同也會帶來誤解。

  3 阿芳 帶團時間:3年 線路:東南亞

  “沒有秩序不排隊”

  帶了三年東南亞團的領隊阿芳覺得隊伍越來越不好帶了,中國內地遊客在那裏“名聲不好”。

  阿芳對一次馬來西亞帶團經歷印象很深。在過海關時,一名遊客沒有跟緊大家,而拉著同伴在海關關口拍起合影。“他還拿著那種大相機拍,海關的人直接就把這位客人扣住讓刪照片。”因為語言不同,阿芳只能重新出關來處理這件事。

  “那個海關的人數落我,我真抬不起頭。”當地海關明確不能拍照,她在過關前就再三提醒所有客人,但還是出了這問題。“咱們的客人喜歡拍照,吃的也拍,看到牌子也拍,尤其喜歡在入境、出境的時候也留念。”她曾跟客人聊過這樣做的目的,對方説“這樣才能證明自己出國了”。

  此外,沒有秩序、不排隊、在餐廳吃早餐偷帶食物等,這些阿芳都見到過。

  有一部分中國遊客有一些陋習,但並不能代表全部中國遊客的整體素質。作為行政主管部門,如果想要深入引導民眾文明旅遊,應該再進一步做解釋工作,比如可以在其官網上製作各國風俗、旅遊文明的提醒。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富德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