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學者建議將中共正式黨員數量縮編3000萬左右

2013年05月19日 09:49 來源:南京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哪些黨員需要清退,怎麼退——執政黨瘦身難題探析

  課題組成員:賈立政 陳陽波 魏愛雲 徐艷紅 劉赫

  2013年1月28日,中央政治局在研究部署加強新形勢下黨員發展和管理專題會議上強調,要強化黨員管理,建立規模適度的黨員隊伍,並及時處置不合格黨員。這是具有遠見的戰略舉措。

  政黨建設及發展問題可謂是世界性難題。歷史不止一次證明,黨的戰鬥力、凝聚力並非取決於數量。蘇聯共産黨擁有幾十萬黨員的時候,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擁有幾百萬黨員的時候,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擁有幾千萬黨員的時候卻喪失了執政權。這對於擁有8000多萬黨員、佔全國人口的6%、世界“第一大執政黨”的中國共産黨而言,蘇共的前車之鑒警示作用不容小覷。中共只有不斷提升黨員品質、份量和能量,才能保證長期執政,才能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

  特邀專家:

  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原理室主任王金柱

  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教授李拓

  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錫恩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博導宋玉波

  特邀黨政幹部:

  中共普洱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隴賢君

  中共重慶市長壽區委組織部長王志宏

  北京市朝陽區檢察院檢察長王立

  當前,建立和完善科學的黨員退出機制,是新形勢下實現黨員發展和管理科學化的重要一環。

  要通過形成一種科學的進退機制,給變質的黨員、不合格黨員、不發揮作用黨員形成一種壓力

  黨員的發展和管理、黨員隊伍建設,對於黨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和長期執政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要實現黨的堅強有力和永葆先進,並不是規模越大越好,也不是黨員越多越好。數量增長不一定帶來黨整體力量的加強,有時可能適得其反。蘇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所以説,政黨的力量主要在品質,不在數量,粗放式的發展反倒會使黨內魚龍混雜,喪失戰鬥力和先進性。

  應當説,擁有八千萬黨員的中國共産黨正面臨著從粗放發展向品質立黨轉變,面臨著實現科學的瘦身。現在黨員數量每年增長二百萬左右,而且還一直保有數以千萬計的入黨積極分子,但是黨員品質上沒有同步提高,黨員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而且在現在的執政條件下,黨員數量增長容易,但品質提高相對較難。高品質的合格黨員集中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黨員對黨忠誠,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入黨動機純潔,對黨有高度的認同度和責任感,嚴格按照黨員標準要求自己,嚴格遵守黨的紀律,正確而充分行使黨員權利,認真履行責任和義務,積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等等。

  我們黨目前之所以出現黨員隊伍粗放式發展的狀況,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於沒有形成科學的黨員退出機制。儘管黨章有規定,入黨和退黨都是自由的,並且黨內法規對自行脫黨、退黨、勸退、除名、開除、清除出黨等黨員退出組織的情況和基本程式都有明確的規定。然而,在實踐中,自由入黨沒有問題,但是一提退黨,就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甚至上升到政治高度,一個黨員退黨往往意味著政治生命的永遠終結,通常是黨員問題很大甚至違法亂紀才涉及退黨。根據中組部公佈的黨內統計數據,2010年,中國共産黨新發展的黨員是307萬名,凈增220多萬名,其中差額部分,大部分是因為黨員去世。還有一部分,出黨的有3.2萬名,這些人大部分是被開除出黨的。自行脫黨形式的退黨和組織勸退的情況微乎其微。其實,黨員進退,核心問題都是要保持黨員的純潔性和先進性,現在一小部分黨員品質不高,發揮作用不夠。要通過形成一種科學的進退機制,給變質的黨員、不合格黨員、不發揮作用黨員形成一種壓力,也讓一些改過自新甚至改邪歸正的退黨黨員有機會重新加入黨的組織。從這個意義上説,正常的退黨有積極的作用,也是一個現代政黨健康發展所必須的。健康的黨員退出機制不會影響黨的形象及影響力,黨內需要不斷“納新”,也需要及時“吐故”。

  現在黨員是多了,但又不是各行各業各領域普遍都多,在基層一線,黨員不是多了,而是相對少了

  在發展黨員問題上,我們現在的一些理念滯後於時代發展的要求。一些人總認為黨員隊伍的規模是越大越好,人多力量大,黨員多了“人氣旺”。這其實是革命黨的思維模式和傳統觀念。的確,對於革命黨而言,肯定是規模越大越好、人數越多越好,因為處於革命地位的黨手裏沒有什麼資源,而且黨在很多時候處於秘密和“非法”狀態,入黨有風險,甚至會以犧牲生命為代價。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如果願意冒風險入黨,願意為黨幹一些事情,説明他不是為投機而來,不是完全“功利型”的,而是認同黨的事業、認同黨的核心價值理念,想通過入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堅定理想信念的過程,也是革命黨特有的“大浪淘沙”機制,通過外部嚴酷的環境保障了黨員的品質。從這個角度説,多一個人確實就多一份力量,數量增加是以確保品質為基礎的。這時通過黨員管理、黨員教育提高黨員品質也比較容易,因為每個人都能很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因此,革命年代追求黨員數量增長(尤其在白區)是沒有問題的,而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黨掌握政權成為執政黨之後,情況就大大不同了,執政後黨直接或者間接控制著權力和資源,會形成強大的吸引力,人們可以説是趨之若鶩,如果敞開門讓人進來,現在八千多萬黨員,一年發展到一個億也不難,幾年內把大多數十八歲以上的公民都發展成黨員,也完全能夠辦得到。但是,我們沒法判斷這些黨員能不能靠得住,沒法分辨多少人是純粹奔著權力和資源而來的。必然會有不少人動機不純,在黨內只是一味謀求個人陞官發財,變為“落後型”、“衰頹型”、“腐化型”黨員,這將給黨員隊伍的管理和教育帶來極大的難題。大量動機不純的人混進黨員隊伍、大量喪失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黨員充斥黨內,後果將不是規模越大越好,而是越大越雜、越大越散、越大越弱。

  此外,現在黨員是多了,但又不是各行各業各領域普遍都多,在基層一線,黨員不是多了,而是相對少了。因此,黨員隊伍還有一個結構的問題,現階段黨員不但人數規模過大,而且結構還不合理,是個倒金字塔型的,越到高層,黨員數量越多;越到基層一線,黨員越少。改革開放以來,一些地方出現大量的“兩新組織”,黨員力量卻十分薄弱。但是到了各級黨政部門和機關,黨員又遍地都是,佔職工人數的比例較高,極個別部門甚至達到百分之百。百分之百的黨員,連怎麼定義先鋒模範作用都成問題,已經沒有“先鋒隊”和“大部隊”之分了,沒有黨員和群眾之分了。從現實情況看,高密度的黨員比例並不必然使所有黨員先進性都提高了,而是有可能使黨員意識淡薄了,所以黨員隊伍建設中的結構性問題同樣影響黨員品質和黨的力量。

  所以,黨員隊伍建設必須由單純追求數量向既重數量、更重品質轉變;向既重合理的數量、更重隊伍結構優化轉變。同時要豐富黨員管理方式和手段,健全黨員管理的制度和機制,完善黨員退出機制。

  完善黨員退出機制,要從完善共産黨員的基本標準、先進性和純潔性標準入手。我們黨員的標準從成立以來基本上沒有太大改變,比如入黨誓詞和黨員責任義務方面的要求一直就比較高遠而模糊。只要宣誓為共産主義奮鬥終生,就有機會加入中國共産黨,實際上共産主義是遙遠未來的事情,發這麼一個誓很簡單,但是需要更加明確的標準,這個標準尤其要體現在和群眾的關係上,讓群眾來評判和認可。長期以來我們黨總是要求群眾事無巨細都聽我們的,群眾的需求和黨的要求發生矛盾的時候,就認為群眾只看到眼前利益,黨代表的才是長遠利益,總是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現在情況不同了,一個沒有服務群眾意識、得不到群眾認可的黨員,其他方面再優秀也稱不上一個合格黨員。

  完善黨員退出機制,還要有一套科學的設計,特別要注重以人為本、以黨員為本,不對自由出黨和勸退黨員作過多的道德評判,不把這些人推向黨的對立面,而是積極敞開大門歡迎他們再次入黨。完善黨員退出機制具有雙重目的,既是教育和警示退黨黨員,更是教育和警示在黨黨員。

  要高度重視無職無權黨員、守攤型黨員、高齡老黨員、發展黨員家族化問題

  完善科學的黨員退出機制,不是認為隊伍過大了就一個個切出去,而是怎麼讓每一個黨員都實實在在負起責任、發揮作用,也就是調動八千多萬黨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這關乎黨的長期執政和自身可持續發展。隨著黨員隊伍越來越壯大,管黨治黨任務更加艱巨,現階段黨員中存在“老、弱、散”的情況尤其突出,部分黨員年齡結構偏大,黨組織功能發揮較弱,黨員隊伍渙散。一些黨員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組織紀律不強,甚至思想蛻變、腐化墮落,等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黨員隊伍的生機活力,影響著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削弱了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

  完善科學的黨員退出機制,要重點從黨員隊伍建設和發揮作用中的薄弱環節入手。比如,“無職黨員”發揮作用難的問題。無職無權黨員通常對自己的要求低,發揮作用不主動、不積極、有顧慮。在一些農村,很多年輕力壯的黨員外出掙錢,留下一些老弱渙散、能力較差的留守黨員,這部分黨員中的無職黨員發揮作用和開展活動的積極性尤其不強,遇事往往“躲、退、讓”。對這些無職無權黨員,要積極為他們創造條件和平臺,讓他們積極承擔義務和責任。確有不合格並且短時期難以改正的少部分人,可以勸其退黨。再比如,“守攤型黨員”問題。這些黨員認為幹多幹少一個樣,開展工作時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對這些黨員,要進行有效的教育、約束和激勵,並完善考核評估機制,增強他們的責任心和危機感。又比如,高齡老黨員問題。現在全國退休老黨員將近千萬,老黨員發揮作用差別比較大,要視情況而定,不能一刀切。但是,統籌考慮高齡老黨員問題也是實現黨科學“瘦身”的一個重要方面。有專家提出,可以考慮把老黨員在統計上和發揮作用要求方面,和在崗黨員有所區別。也有專家提出,可以把老黨員作為榮譽黨員,給他榮譽證,榮譽黨員享有黨員的一切權利,並且盡己所能地為黨發揮餘熱。再如,發展黨員家族化問題。在基層新增黨員中,有的地區出現發展黨員家族化、關係化、利益化的現象,搞近親繁殖、有償入黨,而一些有才幹、有上進心的人卻被拒之門外。

  完善科學的黨員退出機制,讓黨員發揮作用,關鍵要激發黨員內生動力,增強黨員的主體意識和自身活力。通過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發揮黨員主體作用,讓廣大黨員參與到黨組織活動中來;讓黨員有一種主人翁的感覺,參與到正能量中來。讓黨員從“要我發揮作用”轉變為“我要發揮作用”,全面提高黨員隊伍建設的科學化水準。

  (作者為中央黨校黨建部原理室主任)

48小時新聞熱讀排行(2013.5.18)

1

國家統計局:非私金融行業平均年薪九萬

2

BBC報道不當 致使英國慈善機構損失慘重

3

中央財政撥355億元支援城市棚戶區改造

4

菲中期選舉結果陸續揭曉 “屠殺家族”獲勝

5

教育部:體測成績不到50分高校畢業生或將肄業

6

香港輕軌出軌致62人傷 其中4人傷勢嚴重

7

90後團縣委副書記父子被免職 另有8人受處分

8

謊稱飛機有炸彈多為年輕人泄私憤

9

民航17日收到多起虛假恐怖資訊

10

安徽望江22歲團縣委副書記被撤 父子雙方被免職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