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北京八成別墅豪宅社區存違建 城管:執法成本高

2013年05月06日 16:06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4月27日,北京國際花園,工人正在拆除違章建築,保安站在路口維持秩序。讀者 供圖

  4月27日,北京國際花園,工人正在拆除違章建築,保安站在路口維持秩序。讀者 供圖

  違建,首都生態文明建設圍剿的“四害”(大氣污染、污水、垃圾、違建)之一。經排查,北京所有違章建築中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約有140萬平方米。調查數據顯示,北京近八成別墅、豪宅社區存在違建。城管人員坦言,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是造成違建頑疾的重要原因。

  近日,記者走訪多個平房區、商品房社區、別墅區發現,違建有不同類型,違法建設目的不一,給拆違造成一定困難。

  1 人多房少平房“長個”

  在東城區福祥衚同,違建成為衚同居民解決住房緊張的出路。

  年近六旬的趙海(化名),從出生就住福祥衚同25號院。十多年前,他就和媳婦、倆孩子擠在不到13平方米的房子裏。衚同早就説拆,但價錢談不攏一直沒動靜。孩子長大後,沒法和父母擠在一起,“附近小兩居最少也得二三百萬,根本買不起”,趙海就在原來平房上加了個二層。

  老李師傅在福祥衚同附近幹平房加層施工多年。他説,衚同裏的平房加蓋很普遍,“原來是蓋二層,現在三層的都有了。”找老李師傅加蓋施工的住戶基本是為緩解住房緊張,大多數沒有建築許可證。

  福祥衚同居委會人員證實,平房上加蓋二層的現象的確轄區內較普遍。東城城管部門人員表示,該區域多為平房區,居民的確存在住房面積不足的問題,雖然其中有人鑽空子來經商牟利,但更多蓋違建的情況是三代人住在30平米房屋,“買不起新房,孩子大了成家了沒地方住。只能加蓋,這是最實質的苦衷”。

  2 別墅擴建“肥了一圈”

  有人違建為緩解住房緊張,有人違建是為住得更大更舒服。

  南四環外,大溪地別墅區毗鄰世界公園,原本整齊的三層別墅樓群如今形態各異。有的別墅向外探出五六米的距離,有的別墅陽臺改造成玻璃陽光房,有的甚至向四面擴建,“肥了一圈”。業主王先生説,小區200多戶業主,只有不到30戶沒有違建。該説法得到城管人員證實。

  多名施工業主表示,購房時門前面積是開發商贈送,當時沒有約定是否允許建設,“無論怎麼建頂多算是改造。”

  4月15日,小區物業工作人員承認小區內違建嚴重,將配合城管對違建予以遏制。

  早在1個多月前,豐台區城管執法大隊就向違建嚴重的大溪地別墅區派駐工作人員。他們在大溪地小區正門和後門,各有一棟簡易帳篷,帳篷前的標牌寫著“遏制違法建設執法站”,8名城管隊員日夜守候,對進出小區運輸建材的車輛進行詢問,以判斷建材是否用於違建。

  小區道路兩側,挂著條幅標語,“亂搭亂建亂人心,違法建設違人心”。

  3 逃生樓頂蓋成旅館

  更多的違法建築是為了利益。紫東苑小區有三棟約20層的高樓,2001年起相繼建成,每個樓頂設有幾百平米的逃生平臺。

  如今,三棟樓樓頂的逃生平臺被佔用,擁擠著活動板房、陽光房等,通往逃生平臺的通道也被堵死。

  最令人擔憂的是,一號樓樓頂一千多平米的面積被加蓋成旅館,上百人入住。

  據小區業委會介紹,這些旅館是前物業工作人員改建,業主們曾多次去説服搬離,但都被旅館老闆罵得狗血噴頭。小區業委會就一號樓樓頂違建設立賓館向街道、城管等多個部門舉報多年未果。

  4月29日,記者來到一號樓樓頂旅館,工作人員稱老闆不在。記者看到裏面被隔成了20多間,每間有四張雙層床,可住八人。此前據媒體報道,旅館住戶介紹説旅館按床舖收費,但旅店老闆見記者便改口説這是單位宿舍,不對外出租。

  昨日,紫東苑小區業委會人員表示,5月5日上午,城管等部門下發通知,違建業主須在7日內自行拆除樓頂逃生平臺上的違法建築。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