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公務接待超標問題凸顯 專家吁詳盡公開預決算細則

2013年04月22日 11:14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人民圖片

  超標準、超範圍的公務接待,常常挪用專項資金或動用小金庫

  兩菜一湯、饅頭米飯,少了觥籌交錯的虛華,吃飯變得輕鬆簡單——如今,這樣的情景在各地政府部門的食堂裏並不鮮見。自中央出臺改進作風“八項規定”以來,此前備受社會關注、詬病的公款吃喝之風有所收斂:春節期間取消團拜宴請,公務接待嚴設標準,吃飯就在機關食堂,以“光碟”代替“剩宴”……一時間,原本公款消費集中的高檔飯店生意冷清,不得不調整市場定位,面向普通消費者,推出更多實惠的大眾家常菜。

  中國烹飪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2013年春節前,天津餐飲企業承接的公務宴請數量相比去年同期大約下降30%,消費標準也只有以往的一半。

  不過,也有部分公務接待和公款消費“改頭換面”,轉移到了更加隱蔽的高檔會所,消費標準不降反升。“這説明拿公務消費大手大腳已成頑癥,要根治,必須深挖根、下大力氣。”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説。

  白景明指出,在公務接待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一是超標準接待,隨意將普通用餐“升格”為宴請;二是超範圍接待,有些公務接待費用甚至花在了一些領導的“私務”上;三是挪用其他財政資金用於接待;四是動用小金庫用於吃喝。“超標準的公務接待不僅造成嚴重浪費,更會滋生腐敗,對全社會的不良影響很大。嚴控公務接待標準、狠剎奢靡腐敗之風,已經成為社會共識。”

  公務接待講排場、比規格,表面是風氣,根源在制度。“公務接待超標準,主要原因是國家資源分配過多依賴人際關係,缺乏規則和制度上的約束。比如,下級政府接待上級政府官員,如果上級官員按規則辦事,下級就不必盛宴接待、費心討好了。其次財政制度不夠嚴格、不夠公開透明。不少單位都有非預算賬戶,即小金庫,很多招待費從這裡出。也有地方政府讓地方企業招待,再給企業別的好處。”北京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中心主任林雙林説。

  公務接待不能單靠“領導一支筆”,要細化標準、增加可操作性,否則相關規定大打折扣

  對於公務接待,我國一直以來都有嚴格的規範和限制。

  1986年,中辦、國辦要求領導幹部外出活動,不得安排住接待外賓、僑胞的豪華賓館,禁止舉行迎送宴會,進餐時不要備酒。就餐人員要按標準交伙食費,服務人員的工作餐和誤餐費也要嚴格按規定辦。會議室、會客室和臥室,一律不備香煙、水果或其他食品。

  1994年,中辦、國辦再次明確提出,公務接待用餐由各地接待部門按當地接待標準安排,確因工作需要陪餐的,要嚴格控制陪餐人數,減少次數。用餐和陪餐要堅決杜絕浪費,不準上名貴菜肴,更不準上當地不出産的名貴菜肴和酒水。

  2006年,中辦、國辦《關於印發〈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的通知》也規定,接待對象需要安排用餐的,接待單位應當按照當地財政部門規定的伙食標準安排,不得超標準安排用餐,提倡自助餐,一般不安排宴請。接待對象應當在本級財政部門規定的伙食補助費定額內交納伙食費,回本單位憑據報銷。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實踐中公務接待規格不斷提高,公款吃喝日盛,説明相關規定還應完善細節、增加可操作性。

  今年“八項規定”出臺後,溫州出臺了嚴格的公務接待管理細則:每人每餐不超過60元,不得食用野生黃魚、鮑魚、魚翅、遼參及其他高檔菜肴,同城單位不得互相宴請,公務接待情況報告表包含接待時間、地點、餐費等情況,列明來訪單位、帶隊領導及隨行人數、單位陪同領導等詳細資訊……這一細則被各界稱為“史上最細公務接待標準”,公眾對之讚許有加。

  “需要注意的是,相關規定之間要協調、配合,不能留有制度漏洞。”竹立家説,比如公務接待的細則出臺了,但是財務制度沒有及時跟上,錢還是這些人管著,請客吃飯還是靠“領導一支筆”,那麼相關規定就大打折扣了。

  向全社會詳盡公開財政預算、決算細則,讓公務接待曬在“陽光下”

  剎住公務接待浪費之風,不讓節約風一刮而過,核心是加強財政預算管理。“首先要建立科學、有效的財政預算體系,改進公務接待預算管理體制,才能確保制度長期有效、合理運轉。”白景明説。

  白景明建議,在公務接待運算管理中首先要全面、客觀分析其影響因素,包括市場因素,如物價變動、地區差異、部門差異等。其次是建立部門預算管理首長責任制。當前很多公務接待不合理都是因為各級領導對預算管理的重視不夠,應當加強各級部門對財政預算的重視,加大預算管理改革。

  提升公共財政預算透明度,向全社會詳盡公開財政預算、決算資訊,把公務接待曬在“陽光下”,才能更好地接受各方監督。“此前有些公務接待的賬目在消費標準、消費內容、參加人員等方面規定得都比較模糊,有數據沒事由或者是有事由卻沒標準,這讓監管無從談起。”竹立家説。

  令人欣慰的是,2010年起,中央部門開始向社會公開“三公經費”的預算,今年更是將“三公經費”預算與部門預算同時公開,並對因公出國、公務用車和公務接待分項列明上年度執行情況和本年度預算情況。

  財政部數據顯示,2012年中央本級“三公”支出中,公務接待實際支出為14.98億元,在2013年公務接待支出減至14.34億元,減少0.64億元,中央部門平均壓縮了4.3%,有的甚至壓縮了6%。

  同時,國務院要求從今年開始,要逐步實現縣級以上政府公務接待經費公開,公開的形式要通俗,要讓老百姓看得懂。

  竹立家認為,把公務接待項細化並公開,有利於社會各界監督。此外,要建立多渠道監督機制,既發揮各級人大對地方政府的監督作用,也支援社會公眾、媒體來共同監督,對違規者嚴加懲處。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