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窮縣領導配豪車 專家:很多地方“再窮不窮幹部”

2013年04月11日 08:4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黑龍江巴彥縣人民法院院長劉玉海被舉報配豪華轎車,當地調查稱基本屬實

  窮縣給領導幹部配車為何“大手筆”

  4月7日,有媒體報道黑龍江省巴彥縣人民法院院長劉玉海,購置並駕駛一輛價值75萬元的豪車。當地法院還存在公車私用等問題。

  據最初報道顯示,目前,該縣人民法院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在租來的樓裏辦公,但是該法院院長劉玉海剛調到巴彥縣法院不到半年,就為自己買了一輛價值75萬元的豐田霸道,“很是扎眼”。在全院大會上劉玉海還自豪地説:“買車的錢是縣裏給的,縣委書記説只要不超過100萬元就行,縣長給撥的錢,買完車還剩好幾十萬元呢。”

  該報道稱:劉玉海經常更換假牌照,以逃避交通違章的罰款,並開車前往飯店、歌舞廳等地。在巴彥縣人民法院,所謂的班子成員,劉玉海都給配備了車輛。這些車輛“上下班開著,有孩子的用車接送孩子,做買賣的用車拉送貨物,雙休日開警車喝酒、打麻將,有的怕檢查換成了地方牌照……年底黨組成員比其他人還多拿5000元獎金,全縣人民都羨慕啊。”

  針對網上出現的黑龍江省巴彥縣法院超標配車一事,4月8日,巴彥縣方面表示,縣裏已成立調查組,初步調查確認縣法院違規使用超標車的情況屬實,但該車輛價格為40萬元,非網上所稱的75萬元。目前,法院超標車輛已經停止使用,相關問題正在進一步調查核實中。巴彥縣紀委表示,待調查結束後,將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記者查看巴彥縣人民政府公眾資訊網,其中“政務公開目錄”一欄有“財政收支”、“政府採購”兩個選項。記者點擊進入後,前者內容為空白,後者僅包含了《政府採購法》及《招標投標管理辦法》兩項內容,更新時間均為2010年1月6日。

  據了解,以工業和資訊化部公佈的《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內容為標準,列入名單的412款公務車全部為國産自主品牌車型。另據2011年工信部發佈的《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管理細則》要求:一般公務用車和執法執勤用車發動機排氣量不超過1.8升,價格不超過18萬元。

  按照上述兩份文件規定,劉玉海近期購置的價值數十萬元的某日係品牌車輛,均已違規超標。

  4月8日,中國青年報記者聯繫巴彥縣人民法院辦公室,詢問事件進展情況。一工作人員表示不知情,“具體問題問我們主任,由他回答。”對於劉玉海目前的狀況、其到任該法院時間,該工作人員均表示“不知道”。對於報道中提到的“法院工作人員均在租來的樓裏辦公”,該工作人員亦表示“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隨後,記者致電巴彥縣紀委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這個事情正在調查處理中,還沒有拿出最終的結果。”對於網上已經出現的關於該事件屬實的報道,這名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我剛到單位,只是聽説發生了這麼個事情,具體的我也不清楚,不知道有沒有發佈正式消息。”

  對於巴彥縣法院是否在租來的地點辦公,該工作人員稱:“這個我也不知道,因為我們都有分工,我是負責辦公室這頭工作,是新來的。你要是想找誰可以幫你叫。”記者向其詢問縣紀委宣教室聯繫人,她表示“可以幫忙看一下”。幾分鐘後,該工作人員的回復是:“沒人,他們都下鄉調查去了,你明後天再來問吧。”

  4月9日,記者再次聯繫巴彥縣紀委。另一位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已經接到了消息,調查還在進行中,細節會在調查結束後統一公佈。具體多久能給出結論,我回答不了。我不知道調查組和劉玉海本人是否已經有過接觸。這個事情由縣紀委領導負責。以往我們對違規公務車的處理方式,我也不便多説。”

  此前,據媒體報道,黑龍江省巴彥縣是哈爾濱市下轄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對於這一細節,記者查看了2012年3月國家扶貧辦網站發佈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名單》,其中592個國家級貧困縣中,黑龍江省下屬的貧困縣為14個,並不包含巴彥縣。

  隨後,記者查詢了巴彥縣政府網站。巴彥縣縣長2013年2月28日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了全縣經濟發展中面臨的諸多困境。“當前巴彥底子薄、總量小的縣情沒有改變,工業化水準低,支撐財政能力弱……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農民增收困難仍是農業農村發展的主要瓶頸,推動農業、畜牧業發展的力度急需加大……文化、教育、衛生、就業、社保等相關社會事業在發展層次、體制保障、服務水準上還與老百姓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上學難、看病難、就業難、保障難還需下大力氣加以解決……

  該講話稿中還提出,2013年全縣經濟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關於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分別實現14380元和10300元,增長目標均為15%。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