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擔起我們這代人的使命——九論同心共築中國夢

2013年03月29日 13: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有夢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這是很多人經受磨礪而後奮起的慨嘆,更是我們民族走過幾千年滄桑歲月而巍然屹立的寫照。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習近平主席的講話,深刻闡釋中國夢的本質內涵,鮮明揭示無數先賢先輩為之奮鬥的理想信念,為我們這代人自覺擔當使命、同心共築中國夢指明瞭前進方向。

  放眼過去的30多年、60多年,乃至近代以來的170多年,導引無數中華兒女進行非凡奮鬥的,正是對夢想的追求,對使命的擔當。從1925年毛澤東同志在《政治週報》發刊詞中寫下“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到習近平同志反覆強調“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再接再厲、一往無前”,“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一脈相承,始終都貫穿著共産黨人奮鬥的夢想。

  正是對這一夢想的接力奮鬥,神州大地滄桑巨變。100年前國人只能在小説中幻想萬國博覽會,100年後千萬遊客穿過小説裏虛構夢想的跨江大橋和地鐵隧道走進世博中國館。30年前中國沒有一公里高速公路,今天中國高速里程位居世界第二。我們用20多年時間走過西方近百年的義務教育普及之路,用10年時間編織起世界上最大的全民醫保網。正是在這一夢想的接力奮鬥中,今天的人民共和國實現了經濟體制的歷史性變革、經濟總量的大幅度躍升,中華民族復興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億萬人民生活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正向全面小康大踏步邁進。

  任何成功都不可能順利取得,創造歷史總是伴隨著艱苦奮鬥。回首過去,國家、民族和人民面貌的巨變,凝聚著我們所走過的風雨艱辛;面向未來,中國夢的最終實現,依然面臨諸多可預料的困難和不可預知的風險。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今天的中國還有1.28億人口處在貧困線以下,每人平均經濟總量排位靠後,科技水準與發達國家之間仍有差距,城鄉差距、社會公平等問題亟待解決,中國夢的美麗綻放還需付出更多辛勞。惟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攻堅克難的勇氣,踏石留印的實幹,勁往一處使的齊心,我們才能填平前進路上的溝壑,開掘更加通達的坦途,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才能越來越近。

  曾經遙不可及的夢想,正在我們的團結奮鬥中不斷靠近。兩個一百年目標,已是“望得見桅桿尖頭了”的航船,是“已見光芒四射噴薄而出”的紅日。穿過兩個百年目標,已經能看到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新中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心共築中國夢,我們這代人定能不負歷史責任、擔起時代使命,為中華民族迎來一個更好的明天。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