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最美基層幹部:百姓的小事,頂天的大事

2013年03月27日 10:5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開欄的話:在改革發展的主戰場,在維護穩定的第一線,在服務群眾的最前沿,一大批黨員幹部懷著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摯愛,紮根基層謀發展,甩開膀子幹實事,展現了廣大基層幹部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務實進取的敬業精神和清正廉潔的崇高品格,用自己出色的業績、良好的形象凝聚了民心、贏得了口碑,被老百姓譽為“最美基層幹部”。新華社從3月26日起,開設《最美基層幹部》專欄,推出系列人物報道,反映各地涌現出的基層幹部先進典型。

  題:百姓的小事 頂天的大事——追記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縣瓦日鄉原鄉長菊美多吉

  四川話把食堂叫做“伙食團”。

  道孚縣的鄉鎮政府,都有一個統一開夥的小伙食團。伙食團的作用不限于吃飯。因為有熱乎氣,鄉里很多的非正式會議,接待客人,都在伙食團。

  其他的房間冷如冰窖,即使在零下二十七八攝氏度的天氣下,也沒有取暖設備。

  四川省甘孜州的這個縣,就是這個條件。

  龍燈鄉伙食團的鋼爐邊,有個位置是他的。曾經的同事們形容他——嘭!把輸液的袋子往伙食團藏式房屋木墻的釘子上一挂,伸出兩個手指,捻捻眉間……

  他,菊美多吉,他們曾經的鄉長,就著伙食團的爐火,開始開會啦!

  過後,同事們説,能偎在爐火邊輸著液開著會,對菊美多吉來説,真是少見的舒服時光。

  這個身體並不好的鄉長,長年基本都奔波在山上。

  從成都平原出發,翻過二郎山,就一腳踩上了青藏高原的邊緣。道孚縣正在這個邊緣,高原,高寒,平均海拔3600米。

  全縣90%的人口都是藏族。菊美多吉更是別人眼中典型的康巴漢子:剽悍,壯實,走起路來威風八面。

  一上任,菊美就遇到了難題。

  藏區遊牧民傳統的生産方式是逐水草而居。天冷時回到能夠避風、海拔低的冬草場,夏季舉家遷移到高原草場去放牧。

  牧民的生活方式已經延續千年。但遊牧的生活,讓老人無法看病,孩子沒法上學,牧民們很難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

  政府決定設立牧民定居點,這是個浩大的民生工程,是件大事。但牧民們過慣了從這個草場到那個草場的生活,生活習慣讓他們不太接受定居,哪怕是有每戶補貼兩三萬元的優惠條件。

  菊美多吉把政府的大工程拆分成了一個個執行的小環節。他開始上山。

  甘孜州的面積,相當於山東全省那樣大。僅道孚縣一個龍燈鄉就有380平方公里的面積。菊美多吉坐汽車,汽車走不了騎摩托車,摩托車上不去就騎馬,馬累得走不動,他就牽著馬走,一戶戶地勸説:下山吧,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多好的政策!

  只有細心的同行者會發現,剛剛30歲的菊美多吉似乎爬山很吃力。有時,他會向牧民們要去痛片吃,説自己頭疼。

  牧民們被迎到了新居。屋裏已搬進了傢具,裝好了環保廁所,忙著搬傢具的菊美多吉一臉的汗。

  傳統藏式民居窗戶開口都較小,牧民定居點擴大了窗戶,綠草原,藍天空,白雲彩,風景從明亮的窗子上一股腦衝進來,成為家裏的壁畫。住進新居的牧民,一下子喜歡上了嶄新的生活。

  因為有不少孩子下山上學,鄉里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直線上升,增加了近百個學生。

  高原,一個山頭連著另一個山頭,放牧的牧民散落在各個山頭。牧區學校想開個家長會都不容易,校長找到菊美多吉。

  幹部的口頭信就是通知書。一週後,鄉中心小學召開史無前例的最大規模家長會,所有牧民家長全部到齊。

  牧民轉草場必須要過一條河。河寬十五六米,但汛期水很急,牧民們曾眼睜睜地看著馬在河裏倒下,馬上的孩子也被沖走。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