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從基層走出來的新一屆中國領導人

2013年03月24日 09:1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經過中共十八大和2013年全國兩會,中國完成了十年來最大規模的領導人交接。一批擁有豐富基層工作經驗、熟知國情的官員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的領航者。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軍教授認為,新一屆黨和國家以及地方領導人擁有獨特的時代生活背景。共和國建立前夕和之後出生的一批人,青少年時光基本上都是在和平年代度過,接受過完整、系統的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對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取向的形成産生了重大影響。

  新一屆中央和地方領導中,大部分人都在青少年經歷過三年困難時期和“文革”的時代磨難,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曾經是“上山下鄉”的知青。三十多年前開始的改革開放,使他們迎來人生的重大轉折。

  觀察新一屆中國領導人不難發現,不論出身於什麼樣的家庭,他們基本上都具備“草根”的工作經歷,都具備與普通農民、工人、軍人一起生活和工作的經歷,都是從艱苦的基層一步步幹起來的。

  在新一屆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中,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劉雲山、王岐山均曾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當時中國非常貧窮落後的農村與普通農民一起勞動。俞正聲和張高麗在那個時候曾在廠礦企業,與一線工人和技術人員一共工作生活。

  新一屆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及組成部門領導中,大部分人在青年時期都在中國各地農村或基層從事生産和勞動。

  “簡單地説,就是大多挨過餓,下過鄉,吃過苦。只有這種體驗和經歷的人才知道老百姓最想要什麼,這是書本上學不來的,也是這批幹部的一大優勢。”戴焰軍説。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研究主任李成説,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是一個兼具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群體,也是海外對中國未來發展特別關注和研究的對象。

  習近平在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之後第一次春節慰問的第一站就選在了素有“瘠苦甲于天下”之稱的定西。習近平還深情回憶起40多年前在陜北插隊當農民時的苦日子,宣示“黨和政府一定會幫助大家”,讓人民過上“越過越紅火”的日子。

  李克強首次以總理的身份與中外記者見面時,也深情回憶起他在安徽鳳陽的插隊知青生活,他説“很難忘那一段和鄉親們度過的艱難歲月。”

  戴焰軍説,這樣的經歷彌足珍貴,擁有與社會各階層普通成員長時間同吃同住的經歷,才能對中國社會、基本國情有更為客觀和真實的把握,對中國社會問題的觀察視角更能從老百姓的立場出發,關注點也更集中在民生疾苦上。

  在經歷了或長或短的農村勞動生活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的改革開放為知青一代後來的成長提供了歷史機遇。

  1977年,受到“文革”衝擊而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復,也使許多知青迎來了重大的人生轉折。李克強回憶説,他還記得那年高考後是在田頭鋤地時得到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消息的。

  中國新一屆中央和地方領導幹部進入工作崗位後正處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他們在基層任職期間,正是中國社會利益深刻調整、組織結構發生新變化的轉型階段,接觸過大量新情況,處理過大量新問題和複雜問題。

  戴焰軍説,“他們這一批人是‘文革’的受害者,對中國發展曾經走過的彎路和曲折,以及復興崛起的輝煌和榮耀,都有切身體驗,具備強烈的改革意識和改革精神,是改革開放的堅定支援者和推動者。”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