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中共新高層密集與代表委員互動 彰顯執政新思路

2013年03月14日 07: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3月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西藏代表團的審議。這是一位代表向習近平獻上哈達。 新華社記者馬佔成 攝

  今年兩會是中共十八大後的首次全國“兩會”,新一屆中共中央領導層密集與代表委員互動,聽基層實情、議改革創新、探統籌發展,既展現出務實作風,也顯露執政新思路。

  領導人密集深入兩會團組議政

  由於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七位高層分別在上海、山東、浙江、湖北、內蒙古、北京、天津當選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所以在3月5日人大會開幕之後,七人首先在各自的代表團參加了審議。

  除了參加各自的代表團審議,在人大會議開幕之後的一週時間裏,習近平等七人還密集深入到23個代表團參與審議。此外,身兼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的習近平還到了解放軍代表團,張德江分別去了香港代表團、澳門代表團審議,俞正聲去了臺灣代表團審議。

  而盤點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兩會“參團”情況,截止目前,習近平等七人中,“參團”最多的是擔任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的張德江,他在一週時間內參加了六個代表團審議,俞正聲、張高麗分別參加了四個代表團審議,其餘四每人平均參加了五個代表團審議。

  此外,從3月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開幕之後,七人還廣泛參與一些政協界別的聯組討論,涉及科技、經濟、農業等十余個界別。

  “參團”兼顧東中西部 透視發展思路

  在領導人“參團”的省份選擇上,兼顧東西部的特點突出。例如,在習近平參與審議的代表團中,既有上海、遼寧、江蘇這些東部省市,也有西藏這樣的西部省區。

  李克強參與審議的五個代表團則更是兼顧了東中西部,有東部的山東、吉林,也有中部的河南、湖南,還有西部省份貴州。而李克強在參與上述省份代表團討論時,也分別提及了沿海省份海洋經濟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以及西部省份的跨越發展。

  除了習近平、李克強,其他五位常委的“參團”也均有兼顧區域省份的特點,值得注意的是,十八大後,領導層履新以來的基層考察調研,在地點選擇上也注重兼顧東中西部,“統籌區域協調發展”也被領導層多次強調。

  此外,三個多月前的中共十八大,就將“科技創新”提到了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在新領導參與的政協界別討論中,3月4日,習近平就首先選擇了科協、科技界的聯組討論,並在講話中特別強調“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

  而李克強參加討論的政協經濟、農業界,則聚集著中國大量學術權威和商界精英,他們的聲音,歷來受到中央高層關注,在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全國兩會中,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均參加了經濟、農業界的聯組討論。

  議創新驅動發展 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作為十八大之後的首次全國兩會,新領導層在各代表團和政協界別的討論中,針對國計民生發展的系列言論,也被中外媒體聚焦,並以此分析中國發展的新路徑。

  盤點新領導層的“兩會聲音”可以發現,創新驅動、統籌發展以及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的發展思路被他們多次強調。

  3月4日,習近平在參加政協科協、科技界討論時特別指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並強調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

  兩天之後,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説再次提到“創新驅動”,指出“要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就在於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更加自覺地把工作著力點放到加大創新驅動力度上來,不斷為創新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