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張明敏:從歌手到全國人大代表的“變”與“不變”

2013年03月13日 11: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 題:張明敏:從歌手到全國人大代表的“變”與“不變”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1984年,他以一曲《我的中國心》紅遍大江南北。

  近30年來,他通過公益活動服務社會,並致力推動香港與內地青年的交流。

  如今已年過半百,“似乎沒唱什麼歌了”,有人説他“不務正業”。

  他就是香港著名歌手張明敏,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

  近日,在北京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他,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吐露了自己從歌手到全國人大代表的點滴。

  懷著一顆不變的“中國心”,不論是歌手身份,還是如今的全國人大代表,張明敏始終很關注青少年的教育,關心國家的未來。

  張明敏認為,“這一代(年輕人)是比較幸福的,得來的東西都比較容易,但他們沒有吃過苦,不會了解現在的困難在哪”。

  他建議,青年人要深入地研究歷史,“重溫”先人的艱苦歲月。“如果不了解這些歷史,就不知道國家走到今天是不容易的”,了解歷史,也會有助於解決現今兩地的一些誤解和摩擦。

  張明敏説,中國的高速發展,正面(的成果)和反面(的影響)都有,年輕人要看到成功的一面,也要看到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希望內地的青年多了解香港,也希望香港的青年多參與國家的建設。”

  對於目前人們熱議的明星子女教育問題,張明敏也有耳聞。他認為,不單是明星家庭,每個家庭的父母都要教育好孩子,“以身試教是非常重要的”。

  他認為人們之所以談論“李天一事件”,是因為藝人家庭比較受關注,其實普通人家庭的子女教育也可能出現問題。“社會要借此案警醒,防止類似事情再次發生。”

  除有關教育問題外,張明敏還比較關心環境保護問題。他認為,環保要從個人做起,可以從調整飲食文化、改變消費習慣等入手。

  他舉例説,自己和朋友一起吃飯時,不會點太多菜。誰點的菜,最後有剩餘的,會要求點菜者“負責解決”。“這樣既不鋪張浪費,又可以減少廚余的産生。”

  此外,電子産品垃圾的快速增長也讓他有些擔憂。有的人“喜新厭舊”,一年換三四個手機。他建議,若要更換電子産品,要先讓原物找到“下家”,以減少垃圾的産生。

  多年關心國家和社會事務,致力於推動香港與內地青年的交流等工作,張明敏“把70%的時間獻給社會,用在個人事業的時間只有30%”。

  “我好像欠了歌迷很多”。張明敏説,“要對自己的歌迷説聲對不起”。他同時透露,希望今年10月前能完成自己的新專輯。

  他説,愛國和民族題材的歌曲現在不是流行音樂的主流,目前中國的音樂“沒有主流的流行歌曲”,他擔心青年人盲目追求,沒有方向性。

  “青年人應該有理想,要愛社會,也要愛國家,不要單是愛男愛女”。

  張明敏説,因為現在有很多事情,新專輯尚未提上日程,但自己的歌會保持原來的風格,“把有意義的、勵志的歌曲帶給大家”,“不排除把建國時期的愛國歌曲拿出來重唱”。

  他笑稱,“擔心唱得不好,因為現在的旋律和以前的非常不一樣。”(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芮益芳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