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政協會增進共識新風撲面 不寒暄不念稿直抒胸臆

2013年03月13日 10:5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求真務實,意見尖銳不極端;協商民主,討論熱烈不對立

  政協會 增進共識新風撲面

  不寒暄,不念稿,直抒胸臆

  已經是第三任全國政協委員的王光謙院士,今年大會一開始便感到有些不同,迎送不鋪地毯,會場不擺鮮花,紙質文件少了,尤其是委員餐廳的儉樸小菜,可口又實惠。

  政協會議開幕第二天,王光謙真正感到了新風撲面。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王光謙所在的科技界別,與委員共商國是。委員們不寒暄,不念稿,直抒胸臆,有的直陳時弊。王光謙在發言中講了他一個學生的故事,已經是某知名大學的副教授了,還只能住在城中村,進而建議要提高科研人員的待遇。

  無論大會發言,還是小組討論,委員們大都開門見山,直來直去,只談幹貨。

  “幹貨”,這一充滿生活氣息的詞,成了兩會流行詞。它所代表的,正是求真務實、不尚空談之風。

  這一點,在政協9個半天的小組討論會上體現得尤為明顯。“穿靴戴帽”、照本宣科者少了,接過話筒就講,直言問題,尖銳批評,進而拍案者也有。常常過了討論時間,交鋒仍在繼續……

  有同志評價今年的政協大會是“意見尖銳但不極端,討論熱烈但不對立”,認為這正體現了人民政協的性質,鼓勵大家説話,讓各種思想交流,在交流中增進共識。

  吳春梅委員提醒關注一些特殊社會群體,包括蟻族、城市打工者、小手工業者等;陳世強委員建議加大縣與鎮之間的開發、縣與村之間的開發,讓城鎮化避免陷入“造城運動”怪圈;常兆華委員建議政府面對中小微企業,應該知道約束自己的行為,“放下監管大棒、給予扶持柺棍”……

  掌聲總為真知灼見響起,而要獲得掌聲,深入調研是不二法寶。大會共收到提案5641件,審查立案5254件,達93%。這些調研得來的提案,猶如現實社會的百科全書,集中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和長遠性重大問題,反映了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説真話,建真言,對症開方

  十八大報告首提“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十八大之後第一次召開的政協全會上,協商民主氛圍濃厚。中共和國家領導人分別參加各界別討論,與委員共商國是;各部委負責人專門到相對應界別小組旁聽,聽取意見和建議。面對面交流中,委員們的議政建言成果進入決策層視野。

  還有一種協商,貫穿整個會議進程。政府工作報告、“兩高”報告、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這些包含重大決策的文件都在政協委員中廣泛討論、徵求意見。重大決策前協商,已經成為慣例。

  3月7日下午,周新生委員獲得了明星般的待遇,他在全體會議上作大會發言,希望加大對權力的約束與監督,讓國人不求人、少求人。8分鐘發言獲得10余次掌聲。

  大會發言,被稱作委員的“最高講壇”——發言人走上人民大會堂的講臺,在中共和國家領導人面前,在全體委員面前,在前來聽會的部門負責人面前,就國家事務發表主張。

  這是一種獨特的協商形式,代表各界別群眾的委員,坦陳利益訴求或政策主張,在政協這個平臺上相互碰撞,尋求行動共識。

  説真話,還要建真言。本次政協會議,共收到了大會發言稿617份,舉行兩場大會發言,共32位委員上場。財稅分配體制改革、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反腐敗、灰霾治理……委員宏論所及,皆切中改革重點和百姓期待。

  “有人為了飲水安全安裝凈水機,可當霧霾天氣襲來時,有誰能背著空氣凈化器到處跑呢?”委員質問犀利。

  “委員們開出的藥方非常好,我們將認真研究、吸納、落實和答覆。”部門回應誠懇。

  這是一場提案辦理協商會現場,今年大會圍繞城鎮化和污染防治召開了兩次提案辦理協商會,16位國務院部委負責人到場。提案辦理協商也是一種重要的協商形式,提案人和辦案人變“文來文往”為“人來人往”,坐到一起,在觀點碰撞中深化認識,共商解決之道。

  制度設計愈加完善,民主氛圍日益濃厚。人民政協這項我國基本政治制度,已成為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日益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記者 劉維濤)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