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央企紅利上繳比例已較高

2013年03月13日 08:07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傅成玉作為國內第二大石油公司中石化集團的董事長,時常因“央企高福利、分紅上繳太少、油價不斷漲”等社會熱點議題而陷入輿論焦點,昨日他以全國政協常委的身份做客經濟之聲兩會特別訪談《企業家説》節目時大吐“苦水”。

  他表示,中石化一線員工收入其實非常少,加油員月薪僅1300元。在員工工資方面,國資委有嚴格監管,不是有錢想發就發。而在談及“央企上繳紅利是否太少”時,他則稱,國家在民生上每花100塊就有中石化3.3元。

  1 “員工工資年均六七萬元”

  如今學生就業的熱門選擇除了公務員外就是央企,“工作穩定福利好”則是吸引畢業生就業的關鍵。有網友指責這種“高福利高收入”是央企壟斷所致。

  對此昨日傅成玉表示,“我到了中石化我就突然感覺到中石化收入太低了”,員工工資年均六七萬元。

  他舉例稱,2011年,北京加油站的加油工要站8個小時加油,一個月只有1300塊錢,當時北京找個保姆花1300塊錢都很難找到;岳陽石化工作十年的大學畢業生,最高工資3200,一般2600左右。

  傅成玉也透露,在員工工資方面,“國資委有嚴格監管,不是有錢想發就發,每部分利潤都有用途,打醬油的錢是不可以打醋的。”

  就此,天強管理顧問總經理祝波善昨日表示,傅成玉説的問題確實存在,這幾年國資委對央企都進行工資總額的限制,尤其是資源壟斷性的央企,這幾年管得更嚴,工資總額每年幾乎是零增長。

  “工資總額究竟要不要管,現在管了確實有問題出現,但如果不管恐怕更不好,如果缺乏透明的成本支出體系,企業內部開支恐怕更無人知曉。”祝波善認為,這兩年對公眾刺激比較大的是一些央企的職務消費,例如高價茅臺酒、天價吊燈等問題,讓中石化等央企形象受損。

  2 “央企紅利上繳比例較高”

  在日前財政部年度報告披露,央企去年上繳紅利僅佔財政收入的1%,且央企紅利中僅有7.2%被用於民生,引發外界關注公眾沒有分享到央企發展成果。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呼籲將目前15%的央企紅利上繳比例再提高。

  對此,傅成玉也有“苦水”要吐,他表示目前15%的上繳比例已經較高,還要考慮後續企業發展的問題,不能做一錘子買賣。中國的國有資産很大,是未來解決社保基金可靠的保障。他建議,將15%的分紅盡最大的比例放入社保基金,同時也可將上市公司的股份劃一部分給社保基金。

  他舉例稱,2011年中石化給國家上交稅款3298億,每天上交超過了10個億,2012年國內經濟放緩,每天上交稅款8.8億。國家拿去後做扶貧、辦教育、辦交通、轉移支付等,國家做這些事的時候,每100塊錢裏就有中石化的3塊3,體現了人民的企業最後要讓人民來共用。

  但這與外界感受似乎仍有差距。

  日前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漢民在“兩會”上就表示,我國目前國企上繳紅利的水準,無論是和國家長遠利益和民眾的期待相比,還是和國企應該承擔的社會義務相較,都存在很大差距。“一次性把國企上繳紅利比例提升至25%的國際基本水準。所交紅利全部劃入社保基金賬戶。”

  3 “利潤率低但不能裁人”

  中石化目前已是亞洲最大的煉油商,但儘管坐擁上萬億的資産,其每年的凈利潤僅有幾百億元,與其資産規模極不相稱,且受到外界詬病。

  就此傅成玉昨日説,公司相對利潤率低是事實,但與跨國企業相比,公司面臨不同情況。

  第一,國家為了控制CPI,要求成品油價格不能高,幾年我們買的原油價格要高得很多,然後回來後成品油價格要低,這個差額只有通過其他領域賺錢來彌補。

  第二,中石化目前有106萬在職職工,是其他跨國公司的將近10倍。“國有企業的特色首先是承擔責任,不能把什麼都甩給社會,不能完全像西方那樣,經濟壓力一大就裁員。中石化要改革,但不能裁人,一個也不能裁。”

  對於外界常詬病的中石化煉油虧損仍有補貼,傅成玉表示,2008年公司煉油虧損1000多億,此後通過免稅拿到300億元,並沒有補貼。

  就此昨日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人士認為,雖然中石化説的也是實情,但作為資源壟斷性央企,其擁有資源開採權本身就是壟斷的和非市場化的,因此也必須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其經營本身也並不具備市場化的壓力,所以很難與國際性石油公司進行比較。

  ■ 連結

  傅成玉重視“對外宣傳”

  作為執掌三桶油之一的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一直備受網民和媒體的關注。對於持續不斷的熱點話題,傅成玉很少回避,並且常常語出驚人。

  今年1月份,北京接連出現霧霾天氣。傅成玉稱,煉油企業是霧霾天氣直接責任者之一,但這並非因油企品質不達標,而是我國標準不夠。

  今年兩會期間,傅成玉再次成為記者追逐的焦點。在回應記者“國企改革損害個人利益”的提問時,傅成玉直言,“我的個人利益從未受損,我們的利益體現在整個國家的利益當中”。

  而傅成玉在與記者談到央企既得利益的話題時,他表示,“説起央企的既得利益,得先做調查,他們在哪得到利益,拿出真憑實據。説起福利分房,一定要幫我們職工澄清,我們職工買不起房,沒有福利分房。”

  據媒體報道,傅成玉到任中石化之後特別重視對外宣傳,中石化專門設立了社會輿論監督員,聘任了來自石油石化行業內的專家、媒體從業人員、甚至包括計程車司機,監督員會議會不定期召開。

  ■ 資本市場

  中石化A股“特立獨行”

  昨日,傅成玉還表示,A股是大家最關心的,但目前A股市場還不是一個成熟市場,A股市場的表現不隨著企業業績走,令人很糾結。

  中國石化目前在A股、港股和美股都有掛牌,對比去年3月到今年3月份一年的股價走勢,中國石化港股和美股表現相似,兩個市場中,中石化的股價高位都是出現在去年3月份和今年2月份,股價低位也都是出現在去年7月中旬。但其A股市場的表現卻特立獨行。

  去年一年,中國石化A股的股價最低5.8元,最高7.65元,股價從5月開始震蕩下行,經歷幾個月波動後,其股價于12月初再次震蕩上行。昨日中國石化在A股報收7.47元,上漲0.12元,漲幅1.63%。(李媛)

  ■ 分析

  中石化為何那麼“苦”

  專家稱根源在於資源型國企管理不健全

  傅成玉此次大吐苦水,其所説工資總額受限制、員工基數大、資源産品價格無法市場化也是事實。究其原因,天強管理顧問總經理祝波善對記者表示,問題的根本在於政府對於資源性央企的管理不健全,尤其是對資源産品定價系統的不健全。

  祝波善稱,例如在人員進出聘用方面,如中石化這樣的企業也幾乎是自成一體,一個本身就不是市場化的企業要按市場化來管理肯定會爆出很多矛盾。

  比如,中石化在資源開採上的壟斷地位讓其沒有市場經營壓力,但對産品資源價格予以控制也讓其掙錢能力低。“雖然中石化的稅收很高,但其獲得了開採石油的壟斷權,上下游也基本上是壟斷的,經營並無市場化的壓力,因此要求資源産品價格的市場化是否就合理呢?”祝波善表示。

  他表示,國企內部開支成本長期不透明造成輿論負面,石油企業過去基本就是一個小社會,在地方上就是一個小城市,對於企業來説也許建個度假村並沒有什麼,但給外界的觀感就是企業內部支出不透明。雖然有些員工的工資收入很低,但現在爆料出來一些隱形的職務消費很高,甚至有很多奢侈浪費的情況。總體而言,目前央企的管理還是行政化的管理,站在這個角度上,又要求它按照市場化的路子做好,怎能不“一肚子苦水”。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