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劉麗:“徵婚”視頻是個誤會 當時不知道有人攝像

2013年03月12日 15:1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打算創業開足療店

  劉麗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對話全國人大代表、“最美洗腳妹”劉麗

  她用自己當“洗腳妹”的微薄收入,10年來資助了一個又一個貧困學生,被網友親切地稱為“最美洗腳妹”。今年全國兩會,“最美洗腳妹”劉麗還當上了人大代表,“我代表所有的打工者,我要為他們説話”。

  做公益、搞創業,兩會後,還有一大堆事情等待著她。而她也不介意自己被“剩下”,“緣分到了,那個人自然會出現”。劉麗對未來的那個“他”許下承諾,“我願放棄自己來追隨”。

  文/圖本報特派記者賀涵甫、王鶴、劉蕤紅、李穎

  兩會作息:“7時起床看簡報”

  《廣州日報》:這幾天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適應了嗎?

  劉麗:還行吧,每天早上7時起來,有會的話就去參加分組討論,要是沒有會議,一般就在房裏看看送來的簡報、各地的報紙,或者看看電視新聞。

  今年我提的都是關於農民工群體的。前幾天的新聞裏也説了,我提議應該讓農民工居有定所,幫助農民工解決夫妻分居的問題,現在到城市打工的農民工因為長期分居,離婚的太多了。

  《廣州日報》:這些提案在兩會前專門調研過嗎?

  劉麗:談不上調研,因為我自己就是個打工者。我所生活的環境,所接觸的人都是這個群體,他們心裏有哪些企盼,會在平時的閒談中最真實地流露出來。如果要説不同,那就是以前大家在一起純屬瞎聊,現在可不行了,我必須把他們的話認真記下來,把勞動者的聲音傳達上來。

  計劃創業:“城市少不了足療”

  《廣州日報》:聽説你準備創業?

  劉麗:對,想等條件成熟的時候帶著小姐妹自己出來幹,帶領大家一起奔小康。對這個行業還是非常了解的,現在正在找店面,希望可以繼續留在廈門。

  《廣州日報》:自己創業有沒有想過會遇到什麼風險?

  劉麗:競爭當然會很激烈,但我不怕,我認為自己有能力把這個店經營好。現在城市裏的人壓力大,經常處於亞健康狀態——失眠、疲勞或頸椎有問題,這些都可以通過按摩足療來緩解,城市少不了足療,這個行業前景還是挺好的。

  在做公益:“咱是摸著良心幹”

  《廣州日報》:兩會結束後有什麼打算?

  劉麗:肯定要回歸平常生活。最近正在做一個公益平臺,叫“麗行公益”。這個平臺主要通過義賣一些個人的閒置物件,為失學孩子籌集善款。目前找到了一間辦公室,剛忙完裝修,聯繫了一些熱心的企業家參與,由他們負責運營這個平臺的資金籌措。希望能再有一些熱心公益的企業加入。

  兩會結束後,就會逐步讓這個平臺運轉起來。我對做慈善也沒什麼經驗,就知道摸著自己良心辦事。這個平臺提供一個資訊匯聚渠道,産生的一些手續費由我來承擔,到被捐助者手裏不會少一分錢。

  《廣州日報》:你這樣説讓人想到近幾年備受爭議的事件。

  劉麗:我不想跟誰比,但我知道,人家捐出來的善款不能瞎整,是人家省下來做善事的。如果連這種錢也要瞎整,只能説,太缺德了。反正這是我的底線。我會把所有的賬目都公佈在上面。現在正在做的就是這方面的技術支援。

  《廣州日報》:你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資助一個又一個孩子,非常令人感動。

  劉麗:我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每個月我都把工資分成三份,一份寄回家給父母,一份自己留著日常開銷,一份就去幫助那些貧困學生。

  我家裏有五個孩子,父母要供我們所有人上學,實在太累了。而我又是家裏最大的,所以我決定自己不讀書了,用外出打工的錢減輕父母負擔,讓弟弟妹妹有書讀。我雖然自己的日子過得稍微緊巴點兒,但能幫助別人上學,還是挺開心的。

  “徵婚”視頻:“那是個誤會”

  《廣州日報》:這幾天你“徵婚”的那段視頻在網上很火,大家都很關心你的婚戀狀況。

  劉麗:謝謝啦。首先,我要做個澄清,那個視頻是個誤傳。我記得那天開完發佈會正準備離場,央視的記者正好叫住我,我也就跟她很隨便地説了一句“幫我找個老公”——但根本不知道邊上有人攝像,我也是這兩天看電視才知道的。

  《廣州日報》:那你現在確實是單身嗎?

  劉麗:是啊,你有好的推薦嗎?其實我自己也不急,我比較看重緣分。

  《廣州日報》:那你的要求是什麼呢?

  劉麗:最好做老師的,大學生也可以,就是文化水準高一點的。你知道,我在初中就輟學了,特別欣賞有文化有素養的年輕人。

  而且,我是一個非常注重家庭的女人,一旦成家,肯定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的。如果他是一個有擔當、有責任感的男人,我願意放棄自己去追隨他。

  我所説的追隨,是讓我在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中選擇一樣,我會毫不猶豫選擇家庭——如果我沒有一個完整的家,賺再多的錢有什麼意義呢?

  “臨時夫妻”背後

  是壓力和孤獨

  本報訊(記者李棟、盧文潔、全傑、王廣永)因長久分居,城市農民工中已大量出現“打工潮下組建臨時小夫妻”的情況。日前,來自安徽的農民工代表劉麗透露出的新現象引起廣泛關注。昨日,來自深圳的農民工代表易鳳嬌認為,工作壓力和情感孤獨是其背後原因,建議社會給予農民工更多的人文關懷。

  “建議公司提供夫妻房。”全國人大代表、在深圳某電子公司擔任車間副主任的易鳳嬌是此次新當選的農民工代表。對於“臨時夫妻”現象,易鳳嬌稱,暫時在周圍還沒碰到過,因其所在公司提供夫妻房。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臨時夫妻”現象,易鳳嬌説,“我想可能是因為工作壓力過大,另一方面需要情感傾訴,他們(農民工)容易出現情感孤獨。”

  易鳳嬌認為,政府和社會應該給予農民工更多的人文關懷,比如多組織一些公益性的活動例如文藝匯演等,對於已婚的農民工也要給其夫妻生活足夠的保障,增加一些夫妻房等。而對於那些進入城市中的大量“80後”、“90後”未婚農民工,企業和社會也要為其提供交友平臺,保障其正常的情感交流。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芮益芳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