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新機構名字太長需要修正

2013年03月11日 14: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10日,中國新一輪機構改革啟動,國務院除辦公廳外,組成部門將減至25個。其中所涉官員眾多,利益紛雜,更關係職能轉變、機構精簡、積聚合力。

  不少官員身在其中,也不吝表達自己對改革的看法。

  職能轉變是一大亮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原副主任黃文平10日指出,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的亮點,是把職能轉變放在更突出位置,這與以往有很大不同。

  黃文平還指出,此次改革突出簡政放權,就民間反映強烈的投資權、規劃權高度集中的問題,著力推進向市場、社會放權;政社分開,具有深遠意義。他具體建議:應繼續下大力氣清理行政審批項目,加強各項體制改革的統籌謀劃,並做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落實。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也表示,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關鍵是職能轉變,要根據部門功能來定位,與老百姓方便、促國家發展,同時也會高度關注每一個幹部的前途。雖然目前沒有(時間表),但未來會有一個很好的日程表。對於文化體制改革,鄔書林説:“只會加強,不會削弱。”

  名字太長需修正

  10日宣佈的機構改革方案中,將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不再保留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

  談到坊間頗有議論的“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14字名稱,鄔書林認為,現有的名字太長,需要修正。要學習國際經驗,找一個科學的、相符的名字。

  就同一話題,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張丕民也認為,現在擬合併後的名字太長,建議修改,要科學、智慧、概括,並且有國際意識。

  精簡機構是大勢所趨

  張丕民談及“局署合併”時分析認為,原因有三點,第一,現在政府機構疊床架屋、互相交叉、隊伍膨脹,精簡政府機構是大勢所趨;第二,從現實情況來看,“文廣新”的合併已經從縣實行到市、省,有現實基礎;第三,廣播電影電視和新聞出版相近,改革上順暢一些。

  張丕民表示,總體上“大部制”改革,下一步還要繼續推進。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臺長王求説,機構改革就是要放權,要把不該管的事情放出去,期待合併後能夠把管理的界限劃分清楚,否則下一步工作也不好開展。

  重組國家海洋局是“一大進步”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華僑委法案室原主任陳寒楓在10日下午分組討論會表示,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是非常重要的改革,是一大進步。

  陳寒楓指出,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通過後,機構、體制已理順。國家海洋局行使職權還須有國內法律法規配套,建議加強海洋基本法和相關行政法規的研究制定。面對東海、南海漁業糾紛多發,應由浙江、福建、海南等省立即著手研究加強地方性規章,加強依法治海。(記者 吳鴻亮 劉舒淩)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