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説明

2013年03月11日 13:56 來源:新華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兩會授權發佈)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説明

  ——2013年3月10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 馬凱

  各位代表:

  黨的十八大對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根據黨中央部署,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反覆比較論證,形成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草案)》。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建議國務院將這個方案提交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現在我受國務院委託,就《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向大會作説明,請予審議。

  一、關於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必要性緊迫性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務院機構經過六輪改革,形成了基本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組織架構和職能體系。近五年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取得新進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推進,宏觀調控體系逐步健全,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加強,一些重要領域管理體制不斷完善,大部門制改革邁出重要步伐,政務公開和行政問責力度加大,依法行政取得新成效。通過不斷改革,我國行政體制逐步完善,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時,現行行政體制仍存在許多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地方,國務院部門在職能定位、機構設置、職責分工、運作機制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職能越位、缺位問題依然突出,不該管的管得過多,一些該管的又沒有管好;職責交叉、權責脫節、爭權諉責現象依然較多,行政效能不夠高;機構設置不夠合理,一些領域機構重疊、人浮於事問題依然存在;對行政權力的制約監督機制不完善,不作為亂作為、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等現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這些問題,需要通過深化體制改革、完善制度機制特別是職能轉變加以解決。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必須站在全局高度,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凝聚力量,攻堅克難,不失時機地推進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

  二、關於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深化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目標的要求,以職能轉變為核心,繼續簡政放權、推進機構改革、完善制度機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堅持精簡統一效能,優化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堅持創新制度機制和管理方式,提高政府管理服務能力;堅持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監督,確保政府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履行職責;堅持從我國現階段實際情況出發,與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進程相適應。

  這次改革,要以更大力度,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上加快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重在向市場、社會放權,減少對微觀事務的干預,同時改善和加強宏觀管理,嚴格事後監管。這項任務更加艱巨、更為複雜。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