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別了,鐵道部

2013年03月11日 08:2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一聽到鐵道部要被撤銷的消息,家住北京五棵松的81歲退休工程師楊國標就給好友打電話,約著去鐵道部大院門口拍照。

  “這是一個歷史性紀念。”楊國標説。在中國政府10日公佈的一項改革方案中,這個曾被稱為“獨立王國”的龐大部門將被分拆為國家鐵路局和中國鐵路總公司,“鐵道部”將成為歷史。

  10日下午,位於復興路10號的鐵道部門前好似熱門景區,聚集了不少像楊國標這樣專程前來留影的市民。暖暖春陽下,64歲的鐵道部像一個睡著的老人,毫無意識地接受眾人的道別。

  一些路人也被吸引駐足,拿出手機拍攝。一位老大爺拉住楊國標問:“這是幹什麼啊?”

  “鐵道部要撤了,政府機構改革,要併入交通部啦。”楊國標解釋。

  “早該撤了!”老大爺説。

  楊國標搖搖頭:“那倒也不能這麼説。”

  在楊國標心中,鐵道部曾為中國立下大功。“當然現在要改。不過這幾十年鐵路建設速度很快,那是鐵道部的功勞。”

  世界第一條鐵路是英國人在1825年建成的。中國清政府曾于1881年興建唐胥鐵路,卻害怕機車震動皇陵,只讓騾馬拉著火車在鐵軌上“散步”。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全國鐵路里程只有2萬公里出頭。

  孫中山在1912年曾説:“今日之世界,非鐵道無以立國。”百年後的2012年,中國鐵路營運里程已達9.8萬公里,居世界第二,高鐵營運里程達9356公里,為世界第一。還有一些“世界之最”也屬於中國:海拔最高鐵路,最長高速鐵路,第一條高寒高速鐵路等。

  過去30多年,乘坐火車,億萬農民工奔赴各地,千萬年輕人離家求學,日日夜夜,中國大地上貨物川流不息……在中國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過程中,“鐵老大”的作用無可替代。

  但近年,鐵道部也被負面新聞纏身。從劉志軍腐敗案到723動車事故,從天價宣傳片到鉅額負債,再加上春運一票難求和一些工作人員服務意識缺失,鐵道部一直處於輿論風口浪尖。不少問題與政企不分有關。社會各界對鐵路改革呼聲很高。

  在楊國標他們拍照留念時,來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人大代表、東南沿海鐵路福建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陳乃武剛在鐵道部參加完會議。他看到了拍照的人群,“有很多人”。

  陳乃武畢業就來到鐵路系統工作,已25年。“我們一直都是鐵道部培養的,感情很深。”

  “我們鐵路人有很多好傳統,我們在支援國家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上一直有所作為。”陳乃武説。

  不過,陳乃武也認為改革是必要的。“我們會做好工作銜接。不管怎樣,我們鐵路人……”説到這裡,他停頓一下,稍微整理情緒,“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充滿期待。”

  這天上午,中國最後一任鐵道部長盛光祖在人民大會堂被記者圍住,他説:“我當不當鐵道部長沒有關係,關鍵是中國鐵路要更好地發展。”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