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民主的刻度——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程式民主”解析

2013年03月10日 08:5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民主,無形。

  有人説,它像一個陀螺,重要的是旋轉的過程。如果旋轉停止,民主便也不復存在。

  正在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為中國這個擁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國度,用程式的正義捍衛人民的民主,標識出了清晰的刻度。

  “開幕”——民主的時間刻度

  3月5日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

  84歲的申紀蘭早早起床,準備前往人民大會堂。這位一屆至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在1998年以前並不確定什麼時候會接到開會通知,也許是盛夏,也許是隆冬。

  “1954年第一次來開會是在秋天,我騎著毛驢到了太原,又從太原到北京,花了四天時間。”申紀蘭説。

  對很多人來説,全國人代會3月5日召開,已經習以為常。可這個日期的由來卻有著一段曲折的故事。

  翻開全國人代會的歷史檔案,自1954年9月15日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到本次全國人代會舉行,60個會議年度中,全國人大共召開47次會議。除十月,其他11個月份都舉行過大會。

  “全國人大審查批准當年的計劃和預算,這是行使監督權的重要方面。但是過去把會議安排在年中或年末,錢都花出去了,再來審查批准,這就弱化了監督效果。”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姚勝説。

  直到1989年七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全國人大議事規則,會議在每年一季度舉行才被確定下來。而相對固定在3月5日,則是從1998年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始的。

  “別小看一個開幕日期,這可是不小的進步,是我國政治文明的一個體現。”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闞珂説。

  如果説開幕日期的變化體現了民主規則的進步,那麼會期安排則關乎法律實施的尊嚴。

  “現在不是要求開短會嗎?這次人代會一開就是12天半,會期為什麼不能再壓縮?”有網民提出了疑問。

  “全國人代會的議程不是隨意安排的,它受法律約束。而且也要給代表留有充分時間進行審議和提出議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發言人傅瑩如是説。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所長李林看來,民主的實現需要法定程式來保證,而依法履行程式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從一定意義上説,立法機關的會期時間與立法機關的民主實現程度密切相關。”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