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吳邦國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工作報告

2013年03月09日 14:3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3年3月8日 吳邦國作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3月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吳邦國作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8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擔任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領導人已有十年的吳邦國,作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吳邦國在報告中回顧過去五年工作時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如期形成,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有法可依。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吳邦國説,五年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審議法律、法律解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草案93件,通過86件。

  這樣,十屆和十一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十年間一共通過了近兩百件法律案。

  這期間,許多重要的法律法規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通過憲法修正案,明確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載入憲法;

  ——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第一次將促進兩岸和平統一、反對和遏制“臺獨”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

  ——制定物權法,體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確立了平等保護物權的原則;

  ——為推進網路依法規範有序進行,保護公民個人及法人電子資訊安全,作出關於加強網路資訊保護的決定;

  ——修改選舉法,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

  ——修改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更好地保障基層群眾的民主權利;

  ——修改刑事訴訟法,正確處理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的關係;

  ——修改人民法院組織法,將死刑案件核準權統一收歸最高人民法院;

  ——通過刑法修正案(八),取消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死刑罪名;

  ……

  吳邦國説:“我們堅持從國情和實際出發,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

  全國人大代表沈春耀説,“回望這十年,感受到國家的法治在實實在在進步。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黨的十五大提出的,我們終於見證了這一重大標誌性成果。另外,監督工作始終緊扣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並不斷創新形式,通過專題詢問、專題調研等加大力度、提高透明度。”

  吳邦國説,“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要更加注重憲法和法律的有效實施。”

  吳邦國還講到,五年來,常委會共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70個報告,組織21次執法檢查,開展9次專題詢問。

  五年中,全國人大常委會還批准中國與外國締結的條約、協定和中國加入的國際條約39件。

  在吳邦國擔任委員長期間,中國首次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

  目前,中國有各級人大代表270萬餘人。他們工作和生活在人民中間,由人民直接或間接選舉産生,代表人民行使權力,體現了“中國式民主”的特點。

  根據報告,過去五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辦理代表議案2541件,227件議案涉及的38個立法項目已經審議通過;辦理代表建議37527件,建議所提問題已經解決或計劃解決的佔總數的76%。

  誕生於1954年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國人大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著立法、監督、決定重大事項、行使人事任免權等。其富有成效的工作表明,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政治發展道路。

  吳邦國説,“我們深刻認識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本質特徵,理直氣壯地堅持自己的特色、發揮自己的優勢,不斷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充分認識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政體的本質區別,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想理論影響,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

  他表示,“我們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在談到今後一年工作的總體安排時,吳邦國表示,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要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充分發揮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作用;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吳邦國在報告的最後説。

  吳邦國在全場持久而熱烈的掌聲中,深深鞠躬。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黃艷艷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