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郭金龍:不回避特大城市規模控制問題 正視矛盾

2013年03月06日 09:14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特大城市合理控制規模”成為昨天全國人大北京團第二次全體會發言的熱點之一。全國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郭金龍表示,奧運會後北京面臨著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期待,要正視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加強人口精細化管理,不會回避這一歷史課題。

  談國家

  發展成果惠及民生

  談到政府工作報告對於過去五年輝煌成就的總結,郭金龍表示,報告全面客觀地總結了五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開拓創新,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特別鼓舞人心,對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充滿自信。

  “成功舉辦了以北京奧運會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國際活動,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不斷增強。”郭金龍説,這五年我國國際地位空前提升,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出口貿易額也居世界第二,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20%。

  談北京

  調結構仍保持增長

  政府工作報告對於今年工作的建議,郭金龍認為對北京很有針對性。“北京市近年來也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轉變發展方式。”

  他舉例説,北京抓住奧運籌辦、舉辦的契機,提出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理唸有了進一步提高,並完成以首鋼搬遷為代表的大規模産業結構調整,堅定不移地貫徹房地産的調控。在此“轉方式、調結構”過程中北京仍保持了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到去年底全市經濟總量達1.7萬億元,每人平均GDP接近1.38萬美元。財政收入去年實現3360多億元,北京財政在GDP的佔比位居全國前列,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3.6萬元和1.6萬元。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北京的節能減排也走在全國前列。本市萬元GDP能耗是0.44噸標煤,水耗是21.5立方米,五年來分別下降了25%和32%。

  談未來

  正視人口資源環境矛盾

  “奧運後北京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我們確實面臨著很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新期待。”郭金龍坦率地表示,實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規模”,是個重要的歷史課題。

  比如,要完成“十二五”規劃“每人平均GDP達到2萬美元”的目標,在目前經濟結構條件下如何繼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郭金龍列舉數字説,北京的第三産業已經佔整個經濟的76.4%,二産只有22.8%,一産是0.8%。“服務業佔比之高在國內領先,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學習;世界上有一些大都市與我們類似,但國情不一、制度不同,我們只能借鑒、不能照搬。”他表示,北京要從國情、市情出發,“摸著石頭過河”,率先做出實踐探索。

  比如,特大城市服務管理的現實課題。“我們必須正視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要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郭金龍説,北京作為13億人口大國的首都,在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如何實現“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規模”,這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性課題。他特別提到,加強社會服務管理,尤其是要深化改革,加強公共服務制度和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我們越來越感覺到,只有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得更完善,才能促進社會和諧,也才能適應城市化進程。在城市服務管理中,應該主動地把社會的關注作為工作的關切。”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