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重民生是“中國夢”的現實溫度

2013年03月06日 08:0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溫家寶總理作了他十年總理任上的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

  數字比文字更有説服力。這份報告也使用了大量的數字,一方面梳理過去5年的成就,一方面預期今年的發展。比如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3.5%的預期低於去年,雖然高於去年2.6%的實際漲幅,但在物價上漲壓力下,這一預期仍然顯示了政府控物價的決心;比如今年養老金提高10%,這已經是“九連漲”,從中不難看到“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念;再比如保障房新開工今年要達到630萬套,這對處在住房焦慮中的普通百姓來説,也是好消息……十八大以來,中國人經常説,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那麼,這些數字表明,對民生問題的求解正成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中國夢”提供了現實的溫度。

  “中國夢”是中國人的遠大目標。要實現夢想,得一步一步來,必然經歷不同的歷史階段。100多年前,“中國夢”首先是解決“挨打”的問題,通過革命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我們國家獨立自主了,別人不敢欺負了;60多年前,“中國夢”面對“挨餓”的問題,通過社會主義建設,通過改革開放,我們發展起來了,在國際上能響亮發聲了;現在,“中國夢”往前更進一步,不僅要解決在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也要使每個中國人的夢想更有基礎、更有方向。因此,中國人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通過進一步改革開放,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中國的老百姓更富足、更安全、更快樂、更有信心、更有活力。

  “中國夢”還是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之所在。中華民族要完成偉大復興,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與共同體中的每一個成員有關。有人説,“美國夢”強調個人主義,“中國夢”強調集體主義,然而,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也正是“中國夢”的題中應有之義。如果每個人都能免除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懼,每個人的夢想都能找到落實的地方,“中國夢”就能像水滴匯集,化作絢麗的彩虹。我們常説,“高手在民間”,13億中國人民的智慧、力量,凝聚起來,釋放出來,那將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壯麗景象。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