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兩會人物:聆聽申紀蘭

2013年03月06日 08:1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這是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左)抵達天安門廣場。 新華社記者 郭晨 攝

  見到申紀蘭,第一印像是她的要強和硬朗。

  上樓梯時,工作人員要攙扶她一把,84歲的她笑著謝絕了。

  申紀蘭至今還堅持下地幹活兒。她説:“因為我就是一個農民。”

  她還幫助村裏辦企業,辦鐵合金廠、辦飲料廠。“農村還是要搞經濟建設,無工不富。”

  她是全國人大代表,僅有的一位從全國第一屆、第二屆……一直當到第十二屆。有人説,她是中國人大制度的見證人。

  “我從沒想到自己會走這麼遠。”申紀蘭對記者説。

  這次來北京前,她有些感冒。3月2日,早上5點半就起床,坐車到達北京駐地賓館,已是中午。“80多歲的人了,我都心疼她。住進賓館後,採訪她的記者一撥接一撥,她都儘量接待。”隨行的工作人員張娟説。

  當記者問她:“申老,您最近有什麼高興的事嗎?”

  “我參加人民代表大會以來,國家一次比一次好,變化一次比一次大。”她開始回答。之後,不用記者提問,她一直講了下去。

  “50年代我第一次當代表,通過了第一部憲法。我覺得中國人民有福了!過去在舊社會,人民沒有地位。有了憲法就可以保護人民利益。”

  “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給農民真正解決問題了,農民能吃飽吃好啦。就拿我的老家平順縣來説,平順是貧困縣,現在村村通了公路,農民免了農業稅,超過60歲還能領到養老金。”

  “當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過去我提出先解決貧困地區的合作醫療和交通。現在平順縣農民有了合作醫療,看病都能報銷啦!”

  “我這次來就是要把政府工作報告審議好,再帶回去給大家。”

  “您覺得十二次當選人大代表,最難忘的事是什麼?”記者好不容易插上一句。

  “1954年第一次去開人大會,我騎毛驢先從平順到長治,都是羊腸小道,又到了太谷,到了太原,最後到北京,一共走了四天。現在路都修好了,從太原坐高鐵,2個多小時就到了。”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黃艷艷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