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政協委員王蒙:遇分歧就按票數對決不是最好選擇

2013年03月04日 15:16 來源:大眾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政治協商,大有可為

  1993年到2008年,我先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政協專委會主任等職務,在此期間,深深體會到政治協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政治文明建設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政治協商制度是中華文明的産物。政協有歷史的淵源,有強大的精英陣容與代表性。它雖然沒有行政權力、立法權力,沒有如西方政治制度中的相應或對口機構,卻有完整的組織機構,在政治生活中有巨大影響與崇高地位。這就是老子所説的“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政協是按照界別建立自己的機構與確定自己的成員的,它承認界別會帶來不同的利益關注、觀察角度、觀點見解,它承認中國社會的龐雜性、多元性,尤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青老、城鄉、工農、勞資、腦體、貧富、土洋、沿海邊疆……差別是顯而易見的。正因為有龐雜性、多元性,才更加需要政治協商,在協商過程中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實現權力的制衡與有效運用,達到必要的協調與統一。

  中華文化強調的是和為貴,是和而不同,是陰陽五行的互補與相異相生。我們往往不認為遇到分歧就按票數對決或更換執政集團是最好的選擇。我們在充實與規範各項民主程式的同時,還需要強調的是統籌兼顧,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上善若水,是政通人和、春風化雨。

  而協商,就是承認差別,調節與消化分歧,長期共存,互相監督,以忠恕之道來面對矛盾,發揚民主。解決了舊矛盾必然産生新的矛盾,消化了舊分歧,也絕對不能回避新的分歧。

  習近平同志強調,“對中國共産黨而言,要容得下尖銳批評”,這是做好政治協商的一個根本要求,甚至是認真協商的一個前提。如果聽不得不同的尖銳意見,我們就只能找一些好好先生,找一些歌功頌德者……最後只能是自己與自己的熱烈擁戴者協商,自己與自己的喝彩鼓掌人協商,發展到自己與自己協商,這樣就會降低協商的水準,就會變協商為唱和應答,自我迴圈,變政協為皆大歡喜的聯誼會與俱樂部。

  中國搞成鐵板一塊不可能,搞成四分五裂則是大難臨頭。如何把政治協商做好,我們任重而道遠。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的舉措與宣示,已經受到了全國人民的肯定讚揚與熱烈期待。在新一屆政協會議召開的日子裏,作為一名老委員、老常委,我願提下列希望:

  一、提高政治協商的專業水準。設立委員與一定的人群、界別相聯繫的制度,參與一定範圍內的政治討論與政治關注,並接受人民與界別的監督。

  二、在網上公佈政協委員們的政治活動與政治見識,公佈他們的提案、視察、議政情況,允許人民議論評估政協委員的參政議政水準。防止將擔任政協委員僅僅視為一項榮譽,將會議活動變成聯誼、公關活動。

  三、要讓人民知道政協的共同意志、既定方針與計劃,還要讓人民知道政治協商進程中有哪些不同意見,哪些一時看不準或定不下來的躊躇與爭議。要逐步改變在會議簡報中只寫“正面”意見,而將不同見解打入“內參”的作法。

  四、一句話,政治協商就要認真協商,認真交鋒,認真推敲考量,認真取得趨向一致的意志與決策,認真起到以協商民主制衡權力運用的作用。同時要尊重少數,尊重不同的意見觀點。

  總之,全國政協,權威,開放,擁有發揚民主、溝通上下左右、發揮作用的廣闊可能性與空間。我深信,政治協商制度,將大大推動中國的民主化與現代化。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