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政協委員“三問”另一種浪費

2013年03月02日 15:1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四斤包裝、六兩茶葉”,“一粒保健藥片,披上三層外衣”、“兩瓶紅酒、一套皮箱禮盒”……春節期間,過度包裝現象在市場上隨處可見。在全社會群策群力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和“車輪上的浪費”之際,一些過度包裝的商品仍充斥市場,給資源和環境造成極大危害。

  兩會召開前夕,有全國政協委員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從消費者、生産廠家、銷售企業以及監管規則等方面入手,遏制此類“面子上的浪費”。

  “面子浪費”危害知多少?

  從茶葉、酒類、化粧品之類的高檔商品,到日常生活所需的雞蛋、水果、蔬菜等,一些“禮服一穿、身價倍增”的商品充斥著節日期間的商場和超市。

  “面子消費到了什麼程度?一盒保健藥片,豪華的外包裝以及精緻的小鐵盒裏,指甲蓋大的一片藥片還要用硬塑膠小袋包裝;一瓶紅酒,在國外也就用一張牛皮紙包裹,在國內卻用一隻小皮箱來裝……”談到時下常見的過度包裝,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會長李東東説,“這只不過是滿足面子需要,毫無實際意義。”

  過分華麗的包裝回收環節也造成了諸多麻煩。北京西城區一家廢品收購站的劉師傅表示,這些“美麗的垃圾”幾乎是最不值錢的廢品,它拆起來麻煩,加工企業幾乎無法直接回收,即使有的包裝可以回收,但價格往往比廢報紙還低。

  李東東説,這些包裝從生産到運輸,再到最後變成垃圾,要消耗大量資源,而隨後的垃圾處理,無論是焚燒還是填埋,都將對生態環境造成難以估算的損害。

  有統計顯示,城市生活垃圾裏有三分之一是包裝性垃圾,而這些包裝性垃圾中一半以上屬於豪華包裝。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豪華包裝情況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包裝廢棄物體積佔固體廢棄物一半,每年廢棄價值達4000億元。

  “面子消費”癥結何在?

  儘管過度包裝危害不小,但正如一些接受記者採訪的商家所言,産品的外包裝獲得了相關部門的批准和許可,而且外包裝上也標明瞭禮盒內産品的數量,消費者購買時自己可以判斷。

  全國政協委員、九江市副市長盧天錫説,過度包裝折射了部分人群重“面子”、輕“裏子”的消費心理,錯誤的消費觀念和社交理念是造成過度包裝的原因之一。消費者的需求和生産者的利潤相結合,為過度包裝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盧天錫認為,過度包裝的附加值較高,因此單純從提倡簡約文化的角度,難以讓消費者和生産廠家停止對過度包裝的追求。而目前的行業規定由於缺乏可操作性,往往無法對商品包裝的監管落到實處。

  在《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粧品》強制性國家標準中規定:包裝層數3層以下,空隙率不大於60%,包裝成本不超銷售價20%。

  然而,記者在走訪北京的大型超市和商場時發現,生産和銷售廠家往往採取買産品送禮盒的方式躲避監管。某茶葉店的老闆對於躲避監管有自己的想法,他説:“如果監管部門實施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話,那麼可以散裝出售茶葉,而把包裝作為商品出售,這樣一來沒準兒利潤可以更高一些。”

  而且,國家標準只規定了食品和化粧品領域,其他的行業並無標準,這也是過度包裝氾濫的一個原因。

  如何杜絕“面子消費”?

  過度包裝只是“面子消費”的一種表現形式,是社會追求奢華風氣的一種折射。如果任由這種風氣蔓延,將給社會帶來難以承受的浪費。

  “人人都是污染的受害者,同時又是污染的製造者。中國沒有奢侈的傳統,更沒有奢侈的資本。過分華麗的包裝既不環保,又增加了資源浪費,完全談不上時尚,更談不上有面子。”李東東呼籲人人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對不良的消費方式説“不”,勇於抵制污染環境行為,切實維護自身權益。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副主席王禹民建議,杜絕“面子消費”,除了從個人消費入手外,更要拿商務消費開刀。

  “某種程度上説,商務消費往往是採購豪華禮品的主體,只有把商務消費控制好,‘面子消費’才有可能杜絕。”王禹民説。

  全國政協委員、新疆師範大學副校長牛汝極表示,遏制過度包裝還需從生産、流通、銷售以及回收等各個環節建立和完善相應制度,並進行聯合監管。他建議,在上述各個環節設立科學、明確的包裝標準,剷除過度包裝賴以存在的基礎。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