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媒體稱廣電總局或與新聞出版總署合併

2013年03月01日 10:3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務院大部制改革正在加速推進,中國證券報記者2月28日獲悉,文化行業有望成為此次改革的排頭兵。一種較為可行的方案是將新聞出版總署與國家廣電總局合併。業內人士預計,這一改革動作最快有望在兩會後啟動。

  業內人士稱,“大文化部委”的組建有助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驅動國有文化資産與産業化力量進一步接軌,加速文化産業的整合,使擁有資金和融資優勢的傳媒集團有望通過跨行業、跨媒體重組迅速做大,多元化經營的大傳媒集團有望誕生。文化體制改革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新聞出版總署和廣電總局的合併可能只是第一步,之後不排除將文化部、國家旅遊局、體育總局等部門進行再次整合,設立新的大文化部。券商分析人士稱,在大部制改革以及板塊輪動預期下,傳統媒體將迎來整體投資機會。

  文化行業先行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以及《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草案)》稿的公開,意味著新一輪的大部制改革漸行漸近。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此輪改革有望在文化行業率先取得突破,新聞出版總署與廣電總局有望率先進行機構職能整合。

  “這一方案顯然比市場此前廣為流傳的‘三合一大文化部’改革方案版本有所縮水。”業內人士表示,“三合一”方案版本是將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家廣電總局整體併入文化部。該人士表示,最新方案的整合難度相對較小,成行的可能性很大,但最終如何操作需在兩會上進行討論並確定,文化機構改革最快將在兩會後開始啟動。

  據介紹,按照現行行政管理機構設置,廣電總局與新聞出版總署在傳統的文化産品供需模式下各司其職,但在新興媒體不斷崛起、文化産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兩個部門在某些領域職能衝突和相互重疊的矛盾日益明顯。

  國信證券研究報告認為,此次文化機構改革符合文化體制改革深化的要求。2003年啟動的文化體制改革已歷時10年,出版發行、報刊雜誌、廣播影視、演藝團體基本完成“事轉企”改制,特別是在2011年10月發佈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標誌著文化體制改革進入了新階段,分立的部門已不能適應新的管理要求,機構整合將是大勢所趨。

  權威人士預計,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家廣電總局的整合僅僅是開啟文化行政機構改革的大幕,不排除隨著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將出現文化部(及國家文物局)與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電總局合併後的機構進行合併,以及最終實現包括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及國家版權局)、體育總局、旅遊局幾大機構合併,成立真正意義上的“大文化部”。

  或掀重組大潮

  國信證券傳媒行業分析師陳財茂表示,在現行的行政機構設置的格局下,新聞出版與廣播電影電視這兩個領域雖然各自能有一定的混業經營,但跨領域整合難度很大。成立“大文化部”後,跨行業整合將更多的是市場行為,自上而下的審批和監管減少,跨行業、跨部門整合難度降低。

  成立“大文化部”後,文化傳媒産業的整合阻力減弱,擁有資金和融資優勢的傳媒集團有望通過跨行業、跨媒體重組迅速做大,多元化經營的大傳媒集團有望誕生。

  在具體的重組路徑上,陳財茂表示,成立“大文化部”後,報紙和圖書可能先出現重組,畢竟原本同屬新聞出版體系,此前也有中南等傳媒集團重組成功的例子。其次,廣電和出版行業也可能重組,已經上市的媒體集團可能是重組的主導者。

  多位券商分析人士表示,期待“大文化部”組建帶來的制度紅利,在大部制改革以及板塊輪動預期下,傳統媒體將迎來整體投資機會。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