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50年,雷鋒一直在身邊

2013年03月01日 09:0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開欄的話

  “向雷鋒同志學習”——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50年來,雷鋒精神與時俱進,不斷凝聚著社會進步的正能量,不斷綻放出璀璨的道德光芒。從今天起,本報推出“雷鋒精神與時代同行”專欄,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廣泛宣傳學雷鋒先進典型,深入總結學雷鋒實踐活動,以凝聚起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強大力量,踏著時代的旋律,與文明同行。

  提起2012年12月退伍的一連三班的幾名老兵,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王家店鄉“空巢老人”陳福貴就會情不自禁吹起那曲《接過雷鋒的槍》。從1976年幫扶孤寡老人以來,瀋陽軍區某炮兵團一連三班堅持學雷鋒,被親切地稱為“塞外雷鋒班”。

  雲南昭通市大關縣山村學校教師毛利輝,為了給大雪天仍然光著腳丫的孩子們募集衣物和文具,在網上發佈帖子,引發網路愛心狂潮,愛心包裹和善款從四面八方飛來,給孩子們送來冬天的溫暖。

  ……

  50年前的3月5日,《人民日報》一版刊發毛澤東同志的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從此,整整50載,雷鋒,這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始終是億萬中國人心靈深處的光輝榜樣;雷鋒,一位只有22年短暫生命的普通一兵,一位沒有驚天壯舉的普通共産黨員,卻能贏得如此崇高的敬意和持久的認同,能夠激勵幾代人健康成長,持續不斷地引領社會風尚、凝聚和釋放社會的正能量。這正是中華民族當代優秀思想品質的道德象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必然。

  他的力量可以超越時空

  在青島老工人王友青的記憶裏,毛主席親筆題詞發表後,學習的熱潮立刻席捲全國,人人高唱“學習雷鋒好榜樣”,個個學雷鋒、見行動,《雷鋒日記》、《雷鋒故事》迅速傳遍千家萬戶,大家爭當無名英雄。

  王友青所述,正是1963年之後的中國大地。從工廠到農村,從學校到機關,從科研單位到兵營,無論是錢學森這樣的大科學家,還是王友青這樣的普通工人,學雷鋒頓時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追求。

  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大批雷鋒式的模範人物誕生了。捨生忘死的歐陽海和王傑、在暴風雪中保護集體羊群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頭部負傷不下火線的海軍戰士麥賢德、“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為搶救36名少年而攔截驚馬英勇犧牲的劉英俊曾在日記中寫道:雷鋒啊,我的戰友!你的生命,在我身上延續;你的熱血,在我身上沸騰。

  雷鋒精神是否過時?改革開放以後,確實有過這樣的發問。但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當人們更渴望精神的力量,更期盼人與人之間的真誠關係時,人們重讀雷鋒,重新發掘雷鋒精神的內涵,卻發現,雷鋒精神是一座道德的富礦。“學雷鋒,培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代新人”、“在新長征中發揚雷鋒精神”、“弘揚雷鋒精神,爭做時代新人”、“學雷鋒精神,做四有新人”,這些報刊標題和發言主旨,讓我們體味到,儘管社會環境、經濟環境和物質條件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但雷鋒依然是中國道德星空中的最美星辰。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呼喚雷鋒精神,一直是全社會的最強音;雷鋒始終是各行各業的道德表率、人們心目中的最高榜樣。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雷鋒活動一直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尤其是新世紀以來,隨著《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頒布實施,從文明城市、文明單位的創建,到中國公民道德論壇的舉辦,再到全國道德模範的評選,如何弘揚雷鋒精神一直是熱議的話題。

  “雷鋒的生命在我身上延續”這句話來自第四軍醫大學的大學生張華。1982年,他為救一位不慎落入糞池的老農民而犧牲。20世紀90年代,一名普通的水電維修工徐虎,十多年如一日,背著工具箱,奔波于6000多戶居民中間,修電路、通水路、掏馬桶,每天都重復著相同而瑣碎的工作。因為他和雷鋒有很多共同點,人們稱讚他“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雷鋒之歌”。

  從上個世紀的60年代到今天,是中國社會巨變前行的50年,由封閉而開放,由貧困到富足,但學習雷鋒卻唯獨不變。可以説,雷鋒精神所蘊含的道德價值、思想財富,跨越時代,歷久彌新。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