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環保部拒絕公開全國土壤污染資訊 稱是國家秘密

2013年02月25日 13:46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環保部以國家秘密為由不予公開

  2月24日,北京律師董正偉向《法制日報》記者透露,他收到了環保部的政府資訊公開告知書。但令他失望的是,對於他所提出的請求環保部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方法和數據資訊”的申請,環保部以“國家秘密”為由拒絕公開。

  對於環保部的“國家秘密”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24日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認為環保部的説法值得商榷。馬軍認為,土壤污染事關公眾健康,環保部不能簡單以“國家秘密”為由來剝奪公眾的知情權。他建議環保部應該先公開可以公開的部分。

  事實上,原國家環保總局與國土資源部早在2006年就曾做過全國土壤污染調查,但是,污染數據至今沒有公開。

  回信未涉及土壤污染數據

  據董正偉介紹,今年1月30日,他通過線上提交和發送電子郵件方式,向環保部提交了兩份資訊公開申請,一份是申請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方法和數據資訊;另一份是,申請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方法資訊。

  “今天上午收到了環保部的公開答覆函件。實事求是講,環保部這次資訊公開答覆做的比較好,在規定的時間內及時作出答覆,答覆內容總計22頁。”董正偉説,環保部的答覆是近幾年其申請20多個部委政府資訊公開“一次性政府資訊公開紙張內容較多的之一”。

  董正偉表示,讓他感到唯一遺憾的是土壤污染調查數據資訊沒有公開。

  環保部在發給董正偉的“環境保護部政府資訊公開告知書”(以下簡稱告知書)稱,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數據屬於國家秘密,根據政府資訊公開條例第14條規定,環保部不予公開。

  對環保部的“國家秘密”説,董正偉認為是環保部不敢公開,“此前,環保部多次對媒體稱土壤環境污染狀況調查數據報告國務院批准後向社會公開。由此看來,土壤污染狀況數據十分嚴重,環保部不敢向社會公開。”董正偉説,土壤污染狀況數據關係到每個公民的生命健康和居住環境安全問題,事關公共利益,環保部以國家秘密為藉口不公開,顯然不符合政府資訊公開條例主旨精神。

  董正偉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土壤環境污染數據不公開不利於公民樹立環境保護意識,不利於土壤環境保護治理;不公開還會嚴重影響公民知情權與監督權,

  專家:土壤污染數據確具敏感性

  就環保部以“國家秘密”為由不公開土壤污染數據,馬軍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土壤污染數據確實存在敏感問題,但他不贊同環保部的做法。

  馬軍認為,“土壤污染了不僅會對公眾健康造成直接損害,它還可以通過食品、農作物種植以及地下水滲透對人體健康造成間接損害,土壤污染問題事關公眾健康,公眾應該有知情權。”馬軍説,土壤污染相比大氣、水、垃圾等的污染,更具隱蔽性,公眾僅憑其感觀很難對土壤污染作出基本判斷。

  他認為,從這個角度講,環保部應該更加重視土壤污染資訊的公開。但是,馬軍也表示,土壤污染數據確實具有敏感性,他不否認,污染數據一旦全面公開可能會引起一些社會問題的出現。

  “因為我們國家從來沒有公開過土壤污染的資訊,比如,房子建在污染的土地上,一些被污染的土地可能仍在種植農作物等等。這樣的資訊一旦公開很有可能會引起大範圍或大數量人群的恐慌。”馬軍説,環保部不公開土壤污染資訊可能也有其掌握的數據不是非常完整和準確的原因。

  “但是,這些都不能成為環保部不公開土壤污染資訊的理由。”馬軍認為,對於土壤污染狀況公眾有知情權,土壤污染治理也需要公眾參與。

  他建議,環保部對土壤污染資訊不要完全不予公開,環保部應該就敏感數據以及可能影響社會穩定數據作出充分解釋,並告知公眾將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經過3年或5年的治理,環保部可以再去公開這些資訊。”馬軍認為,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土壤污染數據的敏感性和公眾的不滿。

  馬軍建議,對於土壤污染資訊,環保部完全可以借鑒公開PM2.5資訊的做法,而不應該簡單的回避。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芮益芳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