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凝聚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動力——迎接全國兩會述評之一

2013年02月24日 12:15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行進在復興征程上的中國,正面臨不同尋常的歷史節點——這是黨的十八大後的開局之年,是“十二五”進程過半之年,也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的重要一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華民族離偉大復興的夢想從未如此之近。

  宏大的民族復興夢與每個人的夢想緊密相連,匯聚成動人心弦的“中國夢”。在實現夢想的衝刺中,靠什麼提供動力?靠什麼攻堅克難?

  答案唯有改革!2013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作為凝民心、聚民智、謀發展的盛會,如何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舉國關注,萬眾期待。

  改革催生中國夢

  這是兩組天淵之別的數字——2012年,中國GDP總量邁上50萬億元臺階,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分別達到24565元和7917元;而1978年,這組數字分別是3645億元、343元和134元。

  30多年,中國經濟以年均9.9%的增長率,極大地改變了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方式,GDP總量躍居世界第二,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

  創造奇跡的奧秘在改革。縱觀30多年中國經濟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三個大的發展週期,每個週期約10年,恰好對應改革開放的三個階段:上世紀80年代的放權讓利改革、90年代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新世紀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三輪改革一步步把個人和企業從高度集中的、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中解放出來,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動力,實現了中國社會三次關鍵的歷史性轉折。

  “如果説有‘中國奇跡’的話,那實質是‘改革奇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一語中的,“改革催生了中國夢。”

  國家好,民族好,個人才會好。30多年的改革,不僅帶來了物質財富的急劇躍升,也改變了無數中國人的命運,孕育了無數夢想,使中華民族比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在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看來,這一觀點“言之有據”:從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分析看,2006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2009年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出口國、世界第三大專利與基礎專利申請國;2010年成為世界第一大製造業生産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1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生産國;2012年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進出口國。

  “改革不僅推動了中國經濟起飛,融入世界經濟,還根本改變了中國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這是一百多年來從未有過的。”胡鞍鋼認為。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黃艷艷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