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兩會前瞻:縮小貧富差距創公平社會環境

2013年02月23日 14: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3年農曆春節前夕,中國公眾終於等到期盼已久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籠。方案醞釀多年,討論多次,因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而遲遲未能出臺。但方案一經落地,將對中國經濟社會産生長遠深遠影響。

  就在方案公佈前夕,國家統計局公佈中國2003年至2012年基尼系數。雖然自2008年起,中國基尼系數逐漸回落,但10年間基尼系數始終處於0.4以上,這意味著收入差距較大,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迫在眉睫。

  近年來,中國貧富差距呈擴大趨勢,制約了經濟發展方式轉換,影響了社會的公平正義與和諧穩定。調整分配製度,縮小貧富差距,已經成為中國上下的共識。

  對普通百姓來説,動輒擁有數十套房屋的“房姐”、“房叔”、“房嬸”們一次又一次地衝擊著他們的想像力,刺痛著他們的神經,“你幸福嗎”成為中國人共同面對的拷問。

  學者們發出警告説,中國如不能解決好貧富差距過大問題,就不能解決中國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問題,就有可能陷入拉美國家經歷過的“中等收入國家陷阱”。

  中共十八大報告直面問題,鮮明指出“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並明確“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到2020年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翻番”。

  這次由國務院提出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內容全面,從初次分配、再次分配、農民增收、分配秩序等幾個方面展開工作,涵蓋了收入分配改革的諸多方面。對民眾關注較高的限制國企高管薪酬、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結構性減稅、提高國企收益上繳比例、增加財政在民生領域投入等方面,方案均給予回應,有的還提出約束性指標。

  中國未來改革的著力點在方案中也有呈現。如與新型城鎮化密切相關的戶籍制度改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房産稅改革等方面,也均有所闡述。

  但毋庸諱言,貧富差距是在市場化進程中逐漸形成的,涉及到體制機制的方方面面,不僅包括經濟制度,還包括政府管理體制、社會管理體制等。中國解決收入分配不公的過程將是漸進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其最終的目標將會指向公平。在這個過程中,將會遭到既得利益者的阻撓,但也更考驗執政者的智慧和勇氣。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表示,貧富差距可以説會永遠存在,但重要的是減少直至消除不合理的分配。目前的分配不公的問題,主要包括規則不公平、起點不公平、過程不公平。而要實現公平,首要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認為,調整收入分配必須從制度上消除産生腐敗的土壤,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減少權力對市場的干預。

  實際上,中共在收入分配製度方面與時俱進,作出多次調整。例如,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以按勞分配為主體,以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十四大首次提出兼顧效率與公平;十五大明確提出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産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十六大提出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十七大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

  針對新出臺的收入分配改革,將會有更多的聲音參與利益的博弈。近日,陜西省已表示儘快出臺收入改革方案,相信各部門的配套細則料將陸續出爐。全國兩會將成為對收入分配改革建言獻策的平臺,相信新一屆代表、委員會對其完善、落實、推進貢獻真知灼見。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