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雲南史上4級地震頻繁 專家否定“大旱必有大震”説

2013年02月21日 09: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截至2月19日19時30分,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219”地震共造成8人受傷,其中重傷2人,輕微傷6人;房屋倒塌26戶72間、嚴重受損255戶365間、一般受損406戶584間;直接經濟損失470.5萬元。目前,抗震救災工作正緊張有序進行。中新社發 閆科任 攝

  2月19日、20日,雲南省連續發生兩次4級以上地震。有民眾開始將近年的乾旱與地震聯繫,稱“大旱必有大震”。雲南省地震局研究員、防災研究所所長張建國20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大旱、洪澇氣象與地震沒有簡單的一一對應的關係,不能下定論。”

  2月19日10時46分,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與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寧南縣交界發生4.9級地震。2月20日13時01分,雲南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發生4.8級地震。地震發生後,有民眾將連年乾旱與之聯繫起來,言稱“大旱必有大震。”對此,張建國駁斥道,連年大旱跟地震有沒有關係,直到現在還在研究。將今論古,對比雲南100年氣象和地震數據分析發現,旱澇和地震之間沒有簡單的一一對應的關係。“不能簡單下結論,説旱就一定意味著有地震,或者旱不意味有地震。”

  連發兩次4級以上地震,有民眾擔心“地殼運動進入活躍期”。對此,張建國解釋説,最近兩天,西南地區4級地震有頻繁的現象。雲南處在印度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兩個地球上最活躍的板塊的夾擊範圍內,是青藏高原釋放變形的通道之一,因此地震頻繁,一年平均發生4級地震20次左右。有時候零星發生,有時候密集,有時候區域廣,有時候相對集中發生在某處。雲南區域地震活躍期標誌是有7級地震發生,發生7級以下地震為平靜期。“民眾不必恐慌,這是一個常見的現象。”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